事情还得从

近日鹤山法院组织的一场庭审说起

“法官,原告申请把我公司账户都冻结了,我想还钱都还不了。”审判庭上,被告法定代表人黄某拍着桌子,情绪激动。

“你公司拖欠30多万元货款不还,现在我公司经营状况也不乐观,工人还等着发工资,房东也来催收房租,我又能怎么办!”原告法定代表人李某也不悦地诘问。

“李总、黄总,咱们坐下来慢慢说,做生意都不容易,有什么困难大家多沟通,总有解决办法。”调解现场剑拔弩张,承办法官陈咏珏充当起“和事佬”。

原来,原告某纸制品公司与被告某环保公司是长期合作关系,被告向原告采购纸盒等产品,后因行情影响等,被告经营出现困难,拖欠原告货款3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来,原告经多次催收未果,遂诉至法院

陈咏珏在庭前阅卷中细看双方微信聊天记录发现,刚开始原、被告双方关系融洽,常向对方家人嘘寒问暖,双方互相知根知底,深知做生意不易,原告能理解被告拖欠货款的行为,被告也满怀歉意承诺会尽快还款。

“双方曾为对方的公司经营出谋划策,相互鼓励,誓言要共渡难关,字里行间充满温情。”陈咏珏觉得,原告被告都是“有心人”,有着超越单纯生意伙伴的深厚情谊,以调代判的方式更有利于重建双方信任,让他们和好如初。

开庭前,陈咏珏分别拨通了原、被告的电话,听到的却是双方大吐苦水,道出各自企业面临的经营危机,互不退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咏珏明白,只有调解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双方心结,于是组织双方到庭“面对面”调解,便有了开头一幕。

“法官,拖欠货款是我不对,但我不是赖账的人,货款就算砸锅卖铁我都会还上。”黄某在调解中表示,这两年生意不好做,公司经营困难,希望原告同意分期付款。

黄某称,目前公司已经找到新客户,经营将迎来新转机,希望双方能继续合作,“这个节骨眼如果公司账户被冻结,公司无法运转,刚获银行审批通过的贷款也会停贷,就只能等着倒闭了。”

“我也不想你公司倒闭,但货款拖了两年都不给,我公司经营也难,也需要资金运转。”李某叹气诉苦道。

此时,陈咏珏拿出原、被告双方的聊天记录说道:“李总、黄总,来看看此前你们的聊天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某和黄某凑上前,看着此前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时大家互相打气、展望未来的话语,两眼对视一下,陷入了沉默。

陈咏珏看到了调解切入点,说道:“你们合作多年了,双方企业也共同经历过风雨,要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合作关系,我们都希望双方经营得好,这样才能‘双赢’……”

法庭上,陈咏珏循循善诱,努力找到双方的共同关切点,细致耐心地向黄某释法明理,告知其不支付货款的法律后果,同时也劝说李某理解被告目前的困难,宽限被告还款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被告当庭支付部分货款,原告同时提交解封申请,解除对被告账户的冻结。

“没想到拖了两年的债务来到法院10天就解决了,非常感谢法官用心用情地为我们解决了问题。”走出法庭,李某与黄某相视一笑,双方不约而同伸出双臂拥抱了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场调解,一个拥抱,一次双赢

原告被告冰释前嫌

为鹤山法院司法为民留下了一个生动注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鹤山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履职,推动涉企纠纷高效、低成本实质化解,打造公正法治营商环境,引导企业树立诚信守法意识,为推动建设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县贡献法院力量。

来源:鹤山市人民法院、南方日报

供稿:张洁芳、李锶涛

编辑:张平

策划:何奎

审校:李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