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陈敏的真实写照。“小时候听到这首歌之后就念念不忘,坚定长大后要当一名教师。”萧县杨楼镇路套小学教师、安徽省乡村小学语文首席教师陈敏说,“我来自农村,我坚信我在农村学习、成长的经历可以帮助更多农村孩子爱上学习,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照亮未来

25年来,每年的寒暑假陈敏都会到学生家走访,足迹踏遍了家乡的每个角落。平日里,线上家访、电话家访、微信沟通等从不间断,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家庭详情,包含每次沟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方式方法。其中一位家长和她的微信沟通有数十次,不论是孩子学习生活、还是家庭矛盾、夫妻感情问题,这位家长都愿意与她交流,她总是耐心劝导。56次微信沟通,潜移默化影响到了家长,赢得了家长的心。

除家访外,她每接手一个新班级都会通过学生写“我的一家人”,并在一次次交流沟通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通过家访得知,学生胡磊(化名)的爷爷是一位退役老兵,在部队时被炮弹炸伤了眼睛,没有劳动能力。胡磊的爸爸腿部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妈妈智力残疾。胡磊家庭经济困难,但是他志存高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要求进步,深受全体任课教师的喜爱。陈敏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长期义务帮助胡磊一家,每年给予生活资助,购买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帮助更换坏掉的灯泡、搬运较大的物件,夏天来临时帮忙修理电风扇......

“留守儿童、家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特别多,这是乡村的普遍现象。”陈敏说,“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让学生们在被关爱、被理解的环境中长大,用阳光照亮他们的路途。”

红色浸染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源于淮海战役的民谣,至今在陈敏的班级广为传唱。

红色文化浸染是陈敏所带班级的特色之一。她要求学生在班级黑板上每周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并写下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组织全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全校师生红歌赛;此外,和校领导多次协调、沟通,带领全体学生每年去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缅怀革命先烈,向烈士敬献花圈等。

陈敏组建了“红星合唱团”,利用音乐课及课余时间,教学生们唱红色歌曲,并为“红星合唱团”开通了抖音、快手账号。《义勇军进行曲》《北京的金山上》《四渡赤水出奇兵》......一首首熟悉的歌曲在学生们精彩的演绎下再放光彩。铿锵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整齐的队列,优美的动作,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累计点赞量超过800万。

书香润心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学生们手捧书本,或独自品味,或结伴讨论,在书香中浸润心田。陈敏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阅读氛围,为全体师生爱上阅读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班级图书角藏书质量、人均书本都达到要求,并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和管理制度,为进行有效阅读提供了保障。晨诵,午读,阅读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阅读已成为全体师生的习惯,让师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气质更高雅,让班级焕发勃勃生机。

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陈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读书创作活动,如“我的梦——中国梦”“创新作文大赛”“经典诵读大赛”“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等。学生杨皓然参加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获一等奖,学生田冰玉作文获“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全国一等奖。

25年来,陈敏教过的学生在省、市、县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硕果累累。“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陈敏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教育箴言,也是我一直坚守的信念。”

(记者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