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我国第一个“超快速抗抑郁中心(ultra rapid antidepression center”在潍坊市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取代了两年前该院率先成立的“快速抗抑郁中心”。

据悉,“超快速抗抑郁”新概念系由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创始院长、附属医院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安建雄博士,带领团队将二次升级的改良电休克(超级电休克),联合“静脉快速抗抑郁”及“病人居家自控睡眠调控”,形成的一套以调控和修复中枢神经功能和结构异常的临床诊疗方案,是我国麻醉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安建雄博士继“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等睡眠医学领域创新工作后,又一项原创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成立国际上第一个“超快速抗抑郁中心”。

新近公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目前患抑郁症人数高达9500万,每年约28万轻生人群中,40%为抑郁症。2023年10月10日北京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高中、初中和小学生抑郁检出率分别超过40%,30%,和10%。

这些数据提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遭受抑郁症的打击,一旦发生将严重损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可能导致悲剧发生。为满足百姓重大需求,安建雄博士于2022年盛夏提议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快速抗抑郁中心,受到大学管英俊校长和附属医院王承高书记等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快速抗抑郁中心成立之初,安建雄曾说“那怕一年只救一条命也值得”,事实上两年来中心接待的患者中,仅青少年抑郁患者就近千人,其中有近两百例有严重轻生倾向,经过一次快速抗抑郁治疗后,有73%的患者轻生意念消失。研究团队用先进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证实,接受快速抗抑郁的患者两小时后脑功能成像便有显著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建雄团队2016年在国际电休克协会官方杂志发表“改良电休克再升级”。

促使安建雄创建“超快速抗抑郁”源于一个对抑郁轻生女生失败的案例。2023年秋,一位刚毕业于上海某顶级高校的女生,虽然经历了国内最好的精神卫生中心各种药物和多次电休克治疗,其轻生倾向仍未获得有效控制,安建雄团队用静脉快速抗抑郁治疗后,也仅仅有短暂缓解轻生倾向的功效。

这个案例带来的挑战客观上激发了安建雄博士的创新想法。通过对以往工作回顾和阅读大量文献,根据医学上1+1>2,也就是两种不同机制的方法联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叠加作用的哲学道理,安建雄决定将电休克技术与静脉快速抗抑郁,以及病人自控睡眠等技术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快更强的抗抑郁疗效。

电休克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头部电刺激是大脑癫痫波的发作时间,为提供电休克成功率,安建雄曾在2016年发表了升级版的电休克,解决了电休克治疗失败率偏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安建雄带领团队,在精密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监测下,重复刺激脑细胞,直到癫痫波发作时间足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将改良电休克升级为“超级电休克”,而上述三种创新措施联合使用则称作“超快速抗抑郁”。“超快速抗抑郁”不仅是目前最强大,也是起效最快、效率最高的抗抑郁治疗。

改良电休克一般需要6-12次才起效,由于反复在全身麻醉下治疗,通常会严重影响短期记忆力,青少年学生和脑力工作者难以接受。“超快速抗抑郁”起效迅速,多数一次起效,很少需要两次以上治疗,记忆力损伤发生率和损伤程度大幅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安建雄组织同行撰写发布改良电休克专家共识。

开展超快速抗抑郁研究的背后故事,安建雄娓娓道来:2024年春季,从成都来了一位产后难治性抑郁、伴严重轻生倾向和精神分裂症状的年轻女性,病人不仅多次实施轻生行为,而且不断伤害其丈夫和父母,并准备先“处理掉”新生儿,再“解决”自己。这位抑郁产妇在父母及舅舅等多名亲属的“严管”下来看安建雄博士,安建雄在门诊做出诊断后,立刻开了住院通知单,病人当即撕碎通知书,声称自己根本没病。

为避免悲剧发生,安建雄团队在家属配合下,果断为她实施“超快速抗抑郁”,当病人从麻醉中醒来,看起来就像变了一个人,此时眼里流露出感激的目光,不仅对医生千恩万谢,近半年来第一次询问父母吃饭问题,担心他们挨饿,两位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安建雄说,产后抑郁病人通常会感到自己承受着难以忍受的苦痛,会有强烈的轻生意念,更悲惨的是,产后抑郁妈妈会误认为孩子活在世上也在遭罪,为让他们避免人间痛苦,要先将新生儿“处理”掉,然后再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安建雄解释说,产后抑郁虽然症状凶险,经常导致整个家庭鸡犬不宁,但只要治疗及时准确,病情会迅速逆转,预后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授权安建雄博士成立中国分会。

在被问及开展抗抑郁治疗初始原因时,安建雄怀着沉痛的心情讲了一个让他难以释怀的故事:十多年前,一位来自安徽的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成功企业家,找到当时在北京工作的找安建雄博士,安建雄用他的三氧创新疗法成功将坏死的股骨头治愈,但这位病人在除夕的前一天,告诉安建雄博士自己想到死就感到向往和快乐,安建雄当时怀疑他在开玩笑,半信半疑。当时还没有静脉快速抗抑郁疗法,加上临近春节,安建雄嘱咐病人先回去过年,春节后立刻回北京做电休克治疗。

遗憾的是,这位病人的夫人在春节那天给安建雄博士打来电话,说病人在除夕夜点木炭吸入,没再醒来。这件事让他痛苦了很久,从此更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只关注躯体症状,对病人应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就是当下所谓“做有温度的医生”的流行说法。对有抑郁轻生倾向的病人尤其如此。从那以后,安建雄不论到哪里看病,都把抑郁焦虑心理测评作为一项医疗常规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安建雄牵头组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电休克委员会。

据悉,安建雄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时,组织成立了多个疑难病研究室,其中电休克治疗幻肢痛和抑郁失眠等疑难病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为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合作成立了中国分会,并建立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

在此后研究中安建雄发现,虽然电休克对严重抑郁轻生倾向有“撒手锏”效果,但也存在成功率低,疗程长和记忆力损伤等副作用。电休克疗效的关键因素是“癫痫波”发作时间,即使改良电休克也不能任意延长癫痫波发作时间。经过5年的努力,安建雄团队在国际电休克协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ECT (电休克杂志)”发表了改良电休克再升级科研成果。2024年把改良电休克二次升级,形成“超级电休克”,并联合静脉快速抗医院和居家病人自控睡眠,形成“超快速抗抑郁”创新治疗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安建雄十数年来如一日,通过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转化原理,执着探索抑郁、失眠和疼痛的机制和创新诊疗方法,独辟蹊径,先后创建了“病人自控睡眠”和“两快一滴定”为主线的“多模式睡眠”,还提出“慢性失眠全神经损伤新学说”。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实验研究水平和临床疗效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从“快速抗抑郁”升级为“超快速抗抑郁”是创新永远在路上的典型案例,也是安建雄团队通过创新发展学科,提高服务百姓能力的再次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介绍

安建雄,我国失眠与疼痛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客座副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创始院长,附属医院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超快速抗抑郁中心主任;南方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脑研所所长。

发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慢性失眠全神经损伤新学说;建立新型丘脑痛、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动物模型;临床疼痛用“两弹一调控”替代传统的激素注射和神经损毁术;在睡眠医学领域,提出“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创建“两快一滴定”方案解决抑郁与失眠共病难题;发现偏深静脉麻醉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及其细胞骨架和分子马达机制。2024年春,以极大的担当精神和学术自信,成立了第一个“高考睡眠门诊”。近日将“改良电休克”二次升级为“超级电休克“,并创建”超快速抗抑郁”替代“快速抗抑郁”治疗难治性抑郁伴轻生倾向。

1999年留学英国St.Thomas医院,2001-2004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

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发起人、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创新诊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务委员、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发起人和组长,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围术期医学会麻醉与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工作组发起人和组长。《手术》杂志副总编辑、《医学参考报-疼痛专刊》副总编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