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壁学校正面,树木还不算茂密时,仍可见其原貌▲

在所有民国时期乡村新式学堂里,唯一让我有“一见钟情”感觉,而且时至今日仍是最爱的,是台山端芬镇的李壁学校

我第一次见到李壁学校,其实并未能见到它的全貌。当时我的探访目标是庙边学校和上泽圩,位于两者之间的李壁学校并未被列入行程。不过,我在乡道上行驶时,还是一眼看到了它的侧后方。因为赶时间的缘故,我并未下车,也没有去寻找它的正面,只是停车在路边拍了几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经过李壁学校,都忍不住拍它的侧面▲

那是让我相当惊艳的角度,非常古朴的三层建筑与一座两层的80年代建筑以直角角度相接,交汇处有一座西式钟楼,宝盖形塔顶下是四个钟面,不过大钟早已不存。杂乱树丛与蓝天簇拥着建筑,极具美感。即使我无缘得见正面,仍然立刻留下深刻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壁学校的钟楼,掩映在茂密的树丛中▲

大概半年后,我再次来到这一带,专门探访这座李壁学校。它的入口就在路边,不过一不留神就会错过,茂密草丛之间有一条窄窄的沙土路,便是进校之路。而且,除了我第一次见到的学校侧后方之外,因为路边的杂草和树木太高,在路边也见不到它的正面。

李壁学校位于一个高密度的学校圈中,距离它一公里左右,有著名的庙边学校,还有一座广平学校,三者都是高标准的新式学校,即使放在今天仍然精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即使是许多大城市,也没有如此高密度的新式学校,农村更是无法想象,但在台山,这样的密度是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壁学校▲

李壁学校的规模不及庙边学校,主楼建筑两侧的两层副楼则是上世纪80年代兴建,形貌普通,拉低了颜值。但见到它的正立面时,我还是将之列为我最喜欢的台山民国新式学校。这多少跟校门前的大树有关,草地上的高耸树木将校舍遮挡近半,配合蓝天,极具美感。

学校的操场如今是一大片杂草丛生的沙地,站在沙地上,眼前的庙边学校非常挺拔秀美。正立面是高达两层的大拱门,两根修长的罗马柱两侧长条窗户同样拉高了视觉感,三楼中间是三扇窄窗,上方有“李壁学校”四个大字。再上方则是秀美钟楼。学校正门在大拱门内,是同款小拱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壁学校的大拱门▲

站在拱廊里抬头望去,顶端是黄色天花板,白色花纹中央有花瓣形状雕花,一根吊灯线垂于雕花下,不过旧时吊灯依然不存。小拱门上有“严勤实美”四字校训,小拱门与二楼三扇窄窗间是精美的对称雕花,尤以左右两侧的大花瓣最美。中间的雕花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圆形木板,木板上有彩色木块构成的蝴蝶结形状,左右两个结分别有L和B两个字母,即“李壁”的拼音开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拱门上有“严勤实美”四字校训▲

步入小拱门,里面是贯通整座建筑的礼堂,两侧是对称窗子,采光极佳,礼堂尽头处是小小的舞台和讲坛。

教室在主楼的二楼和三楼,目测有六间教室。想必是因为后来不够用,所以才有了两侧的副楼,多了十余间教室和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壁学校的礼堂▲

资料显示,1926年,端芬镇李壁村华侨梅哲之等人在美国发起建校捐款,并在纽约成立“李壁华侨促进会”,制订建校和养校的基金条款,确定旅美乡亲每人捐出美金100元,而李壁乡民则每人承担一担建筑所需沙土。他们利用资金在海外和广州等地购置建材,经过数年建设,1931年春季,李壁学校剪彩开学。

梅哲之其人值得一提,他出生于189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是中国早期银行家之一。他在金融界最著名的操作便是农商银行复业。农商银行原本于1921年由北洋政府设立,有发行货币权。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责令该行停业清理并收回货币发行权。1932年,梅哲之出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总务司司长,1933年根据国民政府实业部批准修改章程,与王铁生等人筹备农商银行复业。1934年,农商银行正式复业,梅哲之出任总经理。

不过梅哲之大节有亏,1937年抗战爆发后,农商银行曾代汪伪政府发行伪钞,设总行于上海。若说此举尚属农商银行迫不得已的夹缝中求生存,那么1940年3月,梅哲之出任汪伪政府的财政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就是不折不扣的汉奸行为。此后,梅哲之又历任汪伪政府财政部钱币司司长,汪伪中央银行筹备委员会委员,汪伪中央储备银行理事和汪伪农商银行总经理等职务。抗战胜利后,农商银行重新清理复业,梅哲之则未被定为汉奸论处,继续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据说他之所以能逃过追究,与他和郑介民的关系有关,也与他长于金融,且与国民党高层有大量台下交易有关。

李壁村华侨中出过不少知名人物,其中有一位堪称端芬镇华侨的“颜值担当”,她便是美籍华侨梅珍珠。梅珍珠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曾获“华埠小姐”后冠,可谓美貌智慧并重。后来曾入职白宫,1997年被时任总统克林顿任命为美国民权委员会主任,也曾任华盛顿特区妇女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曾受邀访华,并在正式访问结束后,回到李壁村寻根。

李壁学校落成后,一直处于使用状态,而且兼容小学与初中。1984年,李壁村侨胞刘孔秀捐资1.4万美元,兴建教学楼孔秀楼。1989年,李壁村侨胞梅宗铨、梅振尧和梅宗达等人合力捐资,兴建侨镇楼。所以如今的李壁学校,旧楼和两翼的两座新楼就构成了“丄”字结构。

鼎盛时期的李壁学校,小学和初中都曾面向周边村子招生。直至2001年9月,李壁学校被撤并,结束了七十年的教育使命,至今已荒废二十余年。只是,即使凋零如斯,它依旧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李壁学校仍旧美丽,但已被大树遮蔽▲

图源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一代默片女神,她比烟花寂寞

这座“以大学为美”的城市,曾主导德国的战后崛起

一个有趣的人,最不爱的是做官

享誉世界的他,曾将千余画作冲入马桶,大量名作被红卫兵劫掠

每年享受318天阳光的中世纪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