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杰,35岁,中共党员,工艺研究所副所长,主要分管油层改造等工艺工作,参加工作的12年间,先后在无棣、胜临、高青采油管理区多岗位历练,逐步成长为地质工艺工程一体化骨干力量,先后获得胜利油田“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东胜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研发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9项。

刀,在石上磨

“青春辽阔,旷野就是我的舞台。”2012年,侯杰离开校园,分配到无棣采油管理区担任车40注采站地质技术员,面对村野荒凉的油区,在大家庭的温暖和师傅们的帮助下,他迅速调整好心态,融入集体融入工作,树立起精炼业务崭露头角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

东胜公司低渗透油藏占比67%,无棣油区又属典型的特低渗“磨刀石”油藏,开发难度大。初入职场的侯杰,决心要那它“开刃”。后续的日子里,侯杰把根扎实在生产开发一线,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吃透”,白天向师傅们学,晚上翻井史,地下什么情况,采取哪些工艺治理,地上怎么施工,通过不断探索,他对地质工艺工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全流程认知。

2014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降低吨油成本,提高开发效益成为关乎油田发展的首要命题。做为4级单位技术员,并没有看轻自己的份量,考验来临,他像一把“尖刀”插牢在油气产出的前沿阵地,又拿出高考时的拼劲,早上6点起床,一直到次日凌晨,连续坚持两个星期查资料,开展油藏动态分析,提出的措施方案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干事创业的信心更加坚定。

通过不断摸索,他提出了“地下三个提高、井筒三个优化、地面三个控制”的管理方法。通过注采调配、井筒优化、地面流程适配等低成本措施,将车40注采站日油提升稳产至185吨。

2021年,侯杰竞聘成为高青采油管理区副经理,工作中他始终以“效益”为中心,带领开发技术人员,从提高开井率、油水井动态调整、躺井措施优化、地面节能降耗等方面,加强老区开发管理水平,仅通过优化樊11-斜110原层压裂以及樊121-59上返压裂两项措施,就实现日增油13吨,年创效438万元的良好效果。当年管理区原油超产4000吨,成为低渗油藏开发的典范。

人,在事上练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和妹妹都想你了。”侯杰家在济南,至少要半个月才能回去一次,与两件“小棉袄”相处的时间不多。

2022年,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保障任务落户东胜,侯杰被选为驻井工作组成员,招来“金凤凰”是油田对公司的认可肯定,守好“金凤凰”责任重大。工作组5月份入驻井组施工现场,一待就是小半年,当时正直疫情期间,为了保障施工按计划推进,一家人抱团坚守在压裂施工现场,极少回家。

“使命在肩,精益求精,咱东胜的项目,必须得打造成样板工程。”懂技术更要会管理,综合能力行不行,事上见分晓。第一次参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规模大、工序多、技术新的国家级工程,工作组面临空前的挑战。大家病了互相照顾,累了及时补位,确保措施管控不出现空白期,从源头抓好施工质量,为樊页1井组日后高效产出奠定了基础。这段经历,在侯杰看来更是难得可贵的“闭关修炼期”,制定措施的思路视野都得到了拓宽,同时多单位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不封顶,学习无止境。”樊页1井组顺利投产,曾经的压裂团队新老更替,侯杰走上工艺研究所副所长岗位,分管油层改造工作后,将目光放的更远,要为东胜公司培养压裂技术后备人才,重新打造一支技术过硬、能打胜场的压裂团队。

2024年一季度,经注水补能后的19口油井获批压裂投产,新组建的压裂团队迎来“首战”。侯杰“淘”来油层改造措施类的专业书籍,分发给油层改造室的同事们,书本理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带领大家从地质、工艺、工程多方面开展措施可行性分析优化方案,同时蹲守在施工现场,及时查摆纠正风险隐患。3月底,19口井压裂任务高质量完成,是往年同期工作量的4倍,措施达产率100%,14口井自喷期超过50天,为东胜公司2024年产量运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