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11月14日,毛主席爱妻杨开慧在长沙壮烈牺牲,年仅29岁。一个月后,远在井冈山的毛主席才从报纸上得知妻子牺牲噩耗,他悲痛欲绝。毛主席立即给岳母向振熙写了一封信,并寄去30块钱作为丧葬费。

信中,毛主席对杨开慧牺牲的充满自责,他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自1920年冬结婚到1927年毛主席去领导秋收起义,杨开慧跟毛主席一起生活只有短短7年时间,两人育有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个孩子。

毛主席从事的事业太大了,他要改变全中国最苦难老百姓的命运,在当时无数人看来这是痴心妄想,可杨开慧坚信丈夫一定会取得成功。她是妻子;她是母亲;她是秘书;她更是一名坚定的革命伴侣,至死不渝。

当敌人提出宣布跟毛主席脱离关系就可以放了她时,杨开慧断然拒绝,她说:“你们要我跟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牺牲前,刽子手询问杨开慧有什么遗言时,她高喊道:“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开慧抱起一同被捕的儿子毛岸英,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将来你有机会出去了见到你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情,就说我一直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再帮助他了,请他多多保重。”

1945年底,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当他把母亲的遗言告知父亲时,还没有说完毛主席就已经泪流满面。1957年2月,杨开慧青年时期挚友、柳直荀烈士遗孀李淑一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中,李淑一希望毛主席把当年曾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枕上》抄一份送给她。毛主席于当年5月给李淑一回了信,没有抄写《虞美人·枕上》,而是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骄杨”是毛主席对杨开慧的赞美。按理,对子女称呼本该用“娇”,好友章士钊询问原因,毛主席脱口而出,“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思念一直没有停止。

给李淑一回信大概三个星期后,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了当年在长沙清水塘的保姆陈玉英(即孙嫂)。这是两人时隔30年再次见面,毛主席对陈玉英当年冒死照顾孩子们表示感谢。当了解杨开慧入狱前后情况后,毛主席陷入到了痛苦当中,他说:

“开慧那时是积极主张武装斗争的。杨家对我的恩惠不浅,开慧帮我很大。开慧的牺牲是壮烈的,身边还有岸英啊!见到你,我就像见到了开慧一样。希望你今后能经常来北京走走,到我这里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毛岸青和邵华夫妇回忆,有一次两人希望父亲能将《蝶恋花·答李淑一》抄写一份给他们留作纪念。毛主席没说什么,从沙发上起身缓缓走到桌子前。良久,毛主席才提笔写下四个字,“我失杨花”。

1962年11月15日,岳母向振熙病逝。毛主席当天就给杨开智发去唁电,还寄去500块钱。唁电中,毛主席特别强调:“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

此时距离杨开慧牺牲已经过去了32年,而毛主席已经是69岁的老人,“我的亲爱的夫人”出自国家最高领导人口中,他对杨开慧的无限深情就可想而知了。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把杨开慧认为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其实不是。

毛主席走出韶山冲前,父母给他包办了一场婚姻。众所周知,封建社会包办婚姻是常见现象,对于晚清时期闭塞的韶山冲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毛主席的发妻是谁呢?为何如今关于她的事迹寥寥无几?毛主席对杨开慧、贺子珍都饱含深情,对于发妻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是要从毛主席出生的韶山冲说起。晚清时期,韶山冲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小山村,当时类似这样的小山村在中国大地上太多了。韶山的耕地面积太少,超过一半以上的耕地都被地主劣绅霸占,每逢饥荒年代很多乡民被迫出去乞讨。当时有歌谣唱道:

“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家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韶山冲其他贫困家庭,毛主席出生的家庭相对殷实。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保安采访了毛主席。这年毛主席43岁,距离1927年回到韶山冲已经过去了9年时间。

初次见面,毛主席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书中写道:“他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斯诺在延安期间,他多次跟毛主席彻夜长谈。斯诺当时对毛主席在家乡的生活很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毛主席则直接把自己童年、少年生活和盘托出,这也是迄今为止关于毛主席在家乡生活情况的最权威史料。

毛主席一开始就把籍贯,父母情况如实告知斯诺:

“我于一八九三年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我父亲叫毛顺生(毛贻昌,字顺生),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宁叫文其美。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

从毛主席自我介绍可以看出,他父亲毛贻昌还是颇有经营头脑,这或许跟他16岁时就出去当兵见过世面有关。湘潭当时有一个比较大的米市,善于经营的毛贻昌看到了机会,他集中精力去做稻谷和牲畜的生意,到最后还发行了“毛义顺堂”流通纸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毛主席出生时,毛家已经颇为富裕了。家中又多了很多亩田地,毛贻昌雇了不少长工、短工。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出生,毛贻昌和文七妹激动之余又深感担忧,两人之前已经有两个孩子夭折。

文七妹跟丈夫商议后,决定将这个儿子送到湘乡唐家圫外婆家抚养。毛主席的童年几乎都在外婆家度过,直到8岁才被毛贻昌接回韶山冲,进入私塾读书。文七妹二哥文正莹(族中兄弟排第八,毛主席后来称他八舅父)颇有学识,他开了一个学前私塾,专门教族中子弟读书。

毛主席稍微懂事时,就在八舅父的私塾里旁听。文正莹对族中子弟要求严格,经常要求他们“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当毛主席回到韶山时,已经看了很多书,对学习有自己的看法,尤其不满私塾老师的封建式教学方式。

果不其然,短短4年时间毛主席就换了好几个私塾,塾师要不回答不出来他的问题,要不就觉得自己没什么可教了。从刚进入私塾读书开始,毛主席跟父亲的矛盾就产生了。毛贻昌送儿子去读书,想法很实际,将来继承自己这份事业就可以了,从没有期望儿子开创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