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近日,河北省承德市总工会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基层工会外出务工人员普法维权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村级工会建设和外出务工人员普法维权服务工作力度,打造普法维权服务的前沿“哨所”。到2025年底,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争议案件易发多发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普遍建成相对完善的普法维权服务阵地,构建起基层普法维权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助推平安承德、法治承德建设。

方案指出,普法维权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普法宣传、劳动争议预防、多元化解、法律援助等。组织工会法律工作者、律师,通过法律知识讲座、以案释法、普法咨询等形式,在春节、中秋节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比较集中的时间节点,开展法律法规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和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加强劳动争议预防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调解、早化解。牢固树立“工会+”理念,注重整合司法、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资源,统筹发挥基层调解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一村一法官”等作用,畅通外出务工人员利益诉求表达通道。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台账,对由劳动争议引起的信访、调解、仲裁和诉讼,做到“一事一账、跟踪解决”。

推进普法维权服务工作分为研究部署、召开现场推进会、全面建制三个阶段。先期对本县区适宜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市总工会拟定于8月份召开外出务工人员普法维权服务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归纳总结经验。对好经验、好做法、优秀调解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2024年和2025年,市总工会将在全市已建立的服务阵地中每年打造10个星级维权服务点,创建5个星级示范点。

方案要求全市各县级总工会、人社部门做到“四个强化”,即:强化保障、强化规范、强化服务、强化培训。要对本地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进行摸底,将外出务工人员普法维权服务工作与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行动相结合,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提供工作经费保障。要明确专人,做好各项协调、调解、仲裁等工作。延伸“会+队+室”普法工作触角,为普法维权服务工作赋能。由县级“会+队+室”职工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争取乡镇(街道)党委重视支持,村(社区)工会密切配合。服务阵地按照“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台账记事,创建示范服务点”的“五有一创”标准建设。各县级总工会和人社部门要与司法、法院等有关部门联合,加强对服务阵地的业务指导,确保有效提升服务工作质效。

(河北工人报记者宋宝军 通讯员甄明)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