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网6月25日讯 (记者 杜方奇 见习记者 张恒月)6月25日上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枣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新闻发言人季冬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丁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丽丽,台儿庄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建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请问枣庄市有哪些工作措施?

季冬勇:枣庄市始终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摆在突出位置。依据《枣庄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03.8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268.2万亩,逐级分解带位置下达到区(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与各区(市)党委、政府签订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和违法占用耕地,作为一票否决项,五项中有一项未完成,将被“一票否决”,将年度稳定净增加比例作为加分项,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将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是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落实见效。以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为抓手,统筹落实好耕地保护各项措施,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分类排查核实问题图斑,逐地块建立台账,明确措施、标准和时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面积“只减不增”。根据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情况,确定耕地净增加的目标,抓紧推动完成土地整治项目报备入库,抓好耕地复垦工作,实现耕地面积“只增不减”,切实保障明年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三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各负其责抓好耕地保护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靠上做好业务指导,帮助基层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做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防止耕地闲置撂荒,加强耕地后期管护和农村宅基地、设施农用地管理,杜绝乱占耕地问题。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交通项目监管,避免出现未批先建、超标准建设绿化通道、绿化带问题。城乡水务部门加强施工监管,防止出现清淤工程占压耕地行为。能源部门加强光伏项目监管,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按照国家要求分类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请问自然资源执法工作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予以保障?

丁雷:近年来,枣庄市自然资源执法工作紧紧围绕严守耕地红线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执法监管在耕地保护中的“利剑”和“拳头”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源头预防,健全完善市区镇村“四级联动”防控机制,编织全链条执法监督架构,对苗头性违法违规问题提前介入,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注重违法严惩,针对卫片执法、舆情曝光、群众反映等渠道发现的违法问题线索,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形成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强大震慑,切实达到了惩治一处、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近三年来,枣庄市违法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为4.56%、3.53%和2.12%,呈现明显下降态势。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自然资源执法“严起来”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等部门的配合,推动自然资源执法与综合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探索建立既能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又能依法保护资源的执法督察联动融合工作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和“长牙齿”的硬措施扎实推进卫片执法、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以及“大棚房”整治回头看等执法工作,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在动真碰硬中坚守耕地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方面,枣庄市做了哪些工作?

高丽丽: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工作部署,我局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根据枣庄市发展实际,进一步突破惯性思维,深入分析研判建设项目土地要素资源,重点围绕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超前谋划,加强储备。今年以来,指导各区(市)新立项土地整治项目46个、预计新增耕地5000余亩。成立5个工作督导组深入现场督促指导,开展“一对一”座谈指导共计20余次,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土地整治质量,尽快达到报备入库要求。

二是主动作为,精准配置。认真梳理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所需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情况,形成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方案,统筹保障了滕州市新能源产业园、枣庄工程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基地(二期)、欣旺达配套等各类重点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218亩,确保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三是统筹谋划,加强联动。多次组织召开各区(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现场对接会,全面梳理拟纳入2024年成片开发方案项目,系统分析项目要素保障情况,促进全市各级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指导滕州市、薛城区(含枣庄高新区)高起点、高定位编制2024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在全省率先获得2024年省政府第1批次批复,涉及项目109个、征收土地面积11313亩,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首季“开门红”提供坚实要素保障。其他区成片开发方案正在编制过程中,力争7月底前报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请问台儿庄区在严格耕地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韩建斌:2022年以来,台儿庄区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坚持保护与发展“两手抓”,聚焦耕地保护和土地要素保障项目支撑,坚决守住红线,做优做强要素支撑,全力护航全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2022-2023年,全区征收土地面积2597亩,供应土地5578.7亩,耕地占补平衡入库4461.4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使用1394.7亩,实现了耕地保护目标和省市重点项目的应保尽保。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严格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科学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规模5.1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3.67万亩、耕地保护任务49.62万亩,为实现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双赢打好基础。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镇(街)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区级领导牵头督导镇(街)耕地保护和问题整改工作,以监督问责促进责任落实。先后出台了《台儿庄区耕地动态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台儿庄区全面实行“田长制”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细化建立多项耕地保护长效管理新机制,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形成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耕地保护从严态势。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融媒体、微信群、手机短信、农村大喇叭等平台作用,大力宣传耕地保护“六严禁”“八不准”等政策,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耕地保护的浓厚氛围,全区每年组织耕地保护宣传车30余辆次,制作耕地保护宣传栏100余块,发放“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及明白纸2万余份。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全流程跟进、全方位服务”,成立重点项目土地要素全生命周期保障服务专班,靠前发力,主动对接,在源头上疏解难点、堵点问题。2023年,主动对接省市重点项目7个,实现全程跟踪服务,有力助推了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