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的甘肃成县,遍布城乡的一处处公园和小景观绿意盎然,一幅幅公益广告与城乡风景融为一体,一个个暖心服务的志愿者随处可见,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从城市到乡村,从颜值到品质,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净整洁的成县县城(陈争强 摄)

今年以来,成县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聚焦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和群众文明素养提升,创新工作方法,抓实抓细各项创建指标落地,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内外兼修、颜值靓丽、品位提升的美丽画卷正在成县大地徐徐铺展。

建机制夯实文明创建根基

“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这两年城市面貌的变化非常大,不论是居住环境、出行条件,还是生活水平、城市秩序、市民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谈起成县的变化,家住西街社区的高先生是赞不绝口。

成县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和品质提升为文明城市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迫切需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治标”和“治本”的有效结合,持续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今年,成县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以文明卫生县城创建为目标,实施了市容市貌提升行动、环卫作业提效行动、道路秩序提标行动、市场经营提质行动,建立了县委、县政府统筹指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县级领导包保干,责任单位和社会各界全参与的工作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县陇南路新貌(刘建军 摄)

在健全工作机制的同时,成县建立起网格片区包抓机制,将县城划成31个网格片区,每个片区由1名县级领导担任网格长负责包抓,各包抓单位认真对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标准,统筹部门、乡镇、村社和社会力量,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网格管理、携手共建的系统化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到户的县、乡镇、村(社区)四级联动整治责任包抓体系,确保责任无空档、整治无死角。

“我们通过文明县城创建督查推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巷尾打扫环境卫生、进行文明劝导、开展志愿服务等实践行动,以及文明创建‘大家谈’‘曝光台’‘红黑榜’等形式,形成文明创建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陈海龙说。

强服务凝聚文明创建合力

迎着夏日的朝阳,漫步在成县莲湖公园,居民在公园里聊天、跳健身舞,孩子们嬉笑玩耍,“红马甲”不时提醒群众孩子注意安全……说起变化,在景润花园居住了十年的杨文博侃侃而谈:“居住环境变美了,服务贴心了,心情也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马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刘建军 摄)

今年以来,按照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的要求,通过讲政策、送服务、办实事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行动、天天有活动,掀起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热潮。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服务队1064支,志愿者6余万人,成立红白理事会258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77余场次,打造出了惠风和畅、知书达礼、百姓有话说、红马甲宣讲课、乡音宣讲会等特色品牌50余个,为创建文明城市持续注入生机与活力。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的示范引领和大力推动,乡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闲暇时喝酒、打牌、闲聊的少了,读书、看报、跳舞的多了……文明乡风正在悄然形成。”成县店村镇副镇长杨潇说。

造舆论引领文明创建潮流

“文明创建从点滴做起,构建和谐从你我开始”“文明从脚下起步,创建从你我做起”“沐浴文明新风,共享文明成果”……走在成县的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文明创建宣传标语,提醒市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县文明创建宣传成为城市一景(刘建军 摄)

成县充分发挥各类宣传载体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城乡主干道路口、景区景点、广场等重点点位,以及城区广告栏、公交车站台、建筑围挡等设置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动员全县各单位及沿街商铺利用LED电子屏、宣传文化墙等展播公益广告,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曝光相结合,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电视台等平台开设“创建”专栏,发布“创建”动态信息,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支持率。

“通过老师讲文明县城创建,让我明白了那些行为是不文明的不能干,那些事是要我们努力去完成的,以后在过马路、乘坐公交车、到公园玩的时候,我都要遵守文明规则,做一个文明的成县人。”成县西关小学学生张裳说。

如今,成县上下同心、全力以赴,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用文明之光照亮新征程,让文明之歌高声传唱,使文明之花竞相绽放,让这座千年古县在文明创建中焕发出新气象。(刘建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