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6月23日,2024微博文化之夜在郑州成功举办,见证年度文化荣耀时刻。当晚,散文集《红尘万丈》获评“微博年度原创文学IP”奖项,随后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红尘万丈》的作者——铁鱼,畅谈了当下原创文学方向、阅读与写作、孵化运营IP等多个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鱼除了是原创作家之外,还有两重独特的身份。铁鱼还是一名出版人,在北京雁北堂出版社担任总裁,管理着几十个员工;更重要的是,铁鱼还是一名微博创作者。翻看铁鱼的微博@铁铁铁铁铁鱼 可以看到,他基本每天都会更新微博,分享日常,分享美食,分享诗歌,或长或短抒写生活滋味。

谈及获奖之后的心情,铁鱼对记者表示,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微博文化之夜,去年他也领了一个奖,去年叫“年度突破奖”,今年领了“年度原创文学IP”,他感到挺意外的。“我没想到今年还能够拿这样的一个奖,《红尘万丈》这本书并不算传统意义上商业IP的作品,能受到微博的关注,非常荣幸。”

“今年参加微博文化之夜我最大的感触是,微博带给文化的定义并不单一化,不局限于文学、影视,它还包含了体育、历史、文娱等等,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几乎是人生活丰富的一种状态。我每次来微博文化之夜,找到的并不是所谓的文化的东西,我看到的是对世界文化的包容。用“大文化”的概念来举办这个盛典的时候,对我们来讲意义还是很大的。” 铁鱼说。

作家铁鱼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写作改变了我的人生

问及写作的初心,相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回答,铁鱼也有着自己的答案。

铁鱼说,如今互联网的内容很磅礴丰沛,它们以各种形式展现,人们获取内容的方式变得更简单,更快速,更过瘾,却更加饥饿。“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如今短视频,影视剧资源如此丰沛,我们可以一直沉浸其中。却为何没有更多的获得感,也并没有办法使人变得更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也是每天生活在一种过度膨胀的情绪里面,每个人的解脱方式都不同,有些人是唱歌,有些人是做数学题,而使我舒适愉悦的,就是阅读与写作。”

“这世界上有很多人用写作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也是,原来我小时候是在麦地里捡麦穗,现在我在北京捡麦穗。”

“我并没有接受过很优秀的教育,但好在我读过很多闲书。我小时候对世界的一切认识都来自于那些书与报刊,那时我面对世界如饥似渴。我父亲有个养鸡场,养鸡场里有一间屋子,里面堆满了一些废旧报纸,是用来给小鸡崽垫育雏箱的,我一个暑假都会躺在里面,现在也不记得读了些什么。但总归对未来的我是有用的。”

谈及这么多年如何保持写作热情并坚持写作,铁鱼说,当把写作看作休闲的一种方式,就并没有那么难。“我几乎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我并不建议更多的人去进行职业写作,但我鼓励每个人都进行自己的创作。如果我们不把写作当成职业的时候,你反而会写得更好,以更舒适的状态写作。如果说把写作当成一种职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所以,我建议创作欲望很强烈的朋友,去努力地生活,敢去受伤,多看看这个世界,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经历一个精彩的人生,之后再创作,因为生活是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出版人铁鱼

出版业要活下去 唯有不断地写作

作为出版人,铁鱼把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寻找天才。

“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原创出版与IP的孵化,虽然团队不大,但我们也一起工作了十年。这么多年,我们一共向各个平台输出的影视版权大概有一百多个,有一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铁鱼看来,原创文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输出成为影视版权,还有更多的可能性。“有一些好故事变成了畅销书,有一些变成了有声作品,还有一些变成了其它不同形式的作品。一个好故事的生命力,总会在它适合的方向取得成绩。”

“我们为此打造了一个很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创意,到出版,到版权的各种孵化,包括我们现在成立的编剧公司,我们会把一些优秀作品,从超级创意,变成超级项目,让它从天才的一个创意开始,一直到让它展现出应有的价值。”

铁鱼把自己定义为:世界是一片麦田,我们是一群捡麦穗的人。

“在内容行业在被互联网巨型机械收割时,我们需要捡起的,是那些被机器掠过的麦穗。我也是一棵麦穗。生活总会浇灌出一些文字,这些所有的灵感与创意都是金光闪闪的。他们来自一些默默无闻的天才,大多数时候,他们连自己也没发现自己的天才之处。而我的工作,就是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找到他们,捡起他们。”

“如果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天才?我会说,首先你需要疯狂的想,去勇敢的生活。不盲从,不追随,不被绑架,直至创造出完全独立的东西。”

“《红尘万丈》里面都是这几年我写的一些小故事,还有一些散文。有很多人读过我的故事,很意外会有人喜欢它们。我想了想,那些碎片都是一些我在成年后,回头捡起来的一些麦穗。它们散落在我人生的各处。当我一点点重新捡起的时候,竟可算是丰收了,它装满了一个粮仓。”

“如果问我如何面对出版业如今这艰难的局面,我这十年也尝试过无数种办法,甚至也开办过一个文学网站。结局虽然并不怎么好,但总归那也是一种尝试。失败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不过的事,所以成功才显得珍贵。”

“在无数次的错误中,我终于发现。内容行业的困境,并不是世界互联网化造成的。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什么,那只是人类使用的一种工具。所以这个失败让我找到了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不能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内容生产公司。”

“而真正能够让出版行业走下去活下去的,只有不断地创作。互联网的内容各有共用,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有一些只适合用来阅读,有一些可以让人获得情绪价值,有一些被人变成了影视化的作品。这些被人们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换。”

创作者铁鱼

微博是一个“小人间” 获取灵感的来源

铁鱼,在微博有强烈的分享欲望,领了奖,吃了“胡辣汤”,都会跟粉丝一一分享。用他自己的话讲,微博是一个“小人间”,是他获取写作灵感来源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我们每天吐槽微博,但微博几乎是这一代互联网产品里面,唯一不给创作者定向设置内容方向的产品了。或许它原本的初衷就只是分享,尽管所谓的细分规则越设置越多,但微博依然算是一个好产品。”

“它几乎是一整个人间的集合。大部分在微博上的人,都会把自己真实人生的一部分分享出来。这是创作的源泉。一个字,一句话,一些情绪,一个对世界的描述,影响着在此创作的每一个人。”

“微博对我们创作者来讲,无论生活,还是工作灵感的获取,它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它看起来虽然有一些限制,但其实在上面的创作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如果我们想认真创作的话,在微博上面还是很公平的,有很大的可能性。”

“微博是灵感的来源,但不能局限在微博,更应该着眼于更广阔的生活。”

“创作,不应该有边界。”铁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