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新发传单推销自己的《社会科学概论》免费网课,引发网友关注。爆火几个月后,陈志新告诉记者,他已经在网上上传了三门课程,除了刚火时引发的关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大的变化,还是老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志新称完全没想到自己会火。几个月前,他拿着打印好的推销网课的传单,来到北师大自习室里发给同学。有同学在网上发文称他“走过来的时候很安静没有说话,估计是怕打扰我。刚开始我半信半疑地看着这张传单,我还以为是推销什么商品的,结果一看是老师自己开设的课程《社会科学概论》。”现在,陈志新在b站已有近170万粉丝,他的《社会科学概论》第1讲已有500多万播放量。

目前,陈志新已经录制了《社会科学概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论》《恋爱、婚姻、家庭》三门课程,正在录的一门课是《毛泽东文献读后三百讲》。“前面录的三门课其实是我想给大一大二新生开的通识课,现在已经把这个事儿干完了。”陈志新说,一开始录制网课的时候,他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喜欢。录制网课让他觉得很专注,也给了他更多的自由,接下来还会把网课继续录下去。

正如陈志新在曾经的传单中写的那句“没有学分,没有作业,没有问答,没有考试,想来就来,想去就去”一样,在工作生活中,他并不是一个功利性强的人。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表示那时候当老师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选择。他选择把准备了多年的课程免费上传到网上,也只是因为线下开不了课,想让更多同学知道有这样一门课。在他的眼中,上大学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生活,面对现在有的家长花费大量金钱为考生筛选大学、专业的情况,他并不认可。

“在这方面,我的观点和商业社会的一些观点是相反的。”陈志新认为,高考志愿填报还是应该把主动权放在考生手里,让他们自主选择。“现在社会家庭介入太多,把孩子的思路也弄乱了。哪里能靠别人把一个孩子的人生规划得那么万无一失?如果这样规划以后还是出现问题,基本孩子也是要出问题的,一旦有一点缺憾,都不知道怎么来修正。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来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陈志新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固然重要,但大家还是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不要弄得过分复杂。

陈志新认为,从上大学开始,年轻人就要学会为自己负责,面对宽松的大学校园环境,要有自己的规划,学会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大学毕业后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其实我们很难预料四年后的就业市场,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志愿填报的时候还是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定,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要从这一刻开始,慢慢地琢磨。如果这时候稀里糊涂的,未来又要怎么办呢?即便选择的专业之后不喜欢了,也要认真学习,提高自己个人能力,你学的这个专业,毕业后不从事相关的工作,也没问题。总是说我要精准地把未来预测得很清楚,一点弯路也不能走,一点挫折也不能受,这本身就不符合现实,毕竟进入大学以后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