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从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可见,大片梅雨带从我国南方延伸到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大范围的梅雨还在继续。对比起之前,今天我国上空的梅雨带显著收缩,西段明显北抬,北抬到了四川盆地东部一线,同时,雨带南侧多地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虽然有热雷雨云团涌现,但总体上偏湿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江浙沪7月梅雨即将结束

实际上,随着六月即将结束,江浙沪地区的梅雨季不排除也接近尾声了。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7月3日之前,长江中下游附近地区将持续强降雨,尤其是江淮、长江中下游沿江附近和江南西北部等地的降雨量偏多1~2倍,局地累计雨量甚至可能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记录。之后,强降雨带将北移至华北、黄淮及东北南部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江浙沪的梅雨将在7月3日前后告一段落,比如从7月3日的降水预报上看,到7月3日,我国中东部的凶猛梅雨带将消失,近期降雨比较频繁长三角地区降水将减少,甚至是无雨,这意味着近期的梅雨要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高温确定扩大!

这一变化背后,是大气环流的调整。超级计算机的预报显示,7月3日前后,副热带高压将有一个明显的北跳动作,迅速控制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脱离梅雨带的控制,开始出梅,并在副热带高压的笼罩下进入高温天气模式。同时,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国多雨区域将向西南和中原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雨季在我国南方,特别是江淮、江南一带,是一个极具特点的气候现象。梅雨季的到来和结束,既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节点。一般来说,梅雨季节是在每年的6月到7月,这段时间内,江浙沪地区受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今年的梅雨季节,形成的梅雨带非常典型,但从6月中旬入梅以来,如果7月初就要出梅,一些地方的梅雨凶猛但其实也没有下很久,这也让部分网友感叹:“这么快就出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今年的梅雨季与往年相比,确实有一些不同的特点。首先,降雨量大。今年6月,江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量普遍偏多,尤其是部分地区的累计雨量甚至接近或超过了历史同期记录。这一方面是因为西南季风的异常强盛,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另一方面,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也相对稳定,使得雨带在这一地区停留的时间更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今年的梅雨带很典型,降雨集中。今年的梅雨季降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等地,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中央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6月17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广西等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300~600毫米,安徽黄山、广西桂林等局地最大降雨量超过800毫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梅雨季会出现这些变化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气候和天气原因。首先,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显示,随着副热带高压大举登陆,长三角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将显著扩大,而且还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湿热高温,体感会相当闷热难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尽管目前梅雨季出现结束的苗头,但副热带高压的到来,高温天气的到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预报,7月3日后,江浙沪地区将迎来持续的高温天气,例如杭州,7月3日开始将连续多日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这也意味着,夏季的高温模式将开始,大家需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来说,今年的梅雨季节降雨量大、降雨集中、这些都与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天气变化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大家需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应对可能的极端天气事件。目前来看,梅雨季可能在7月上旬告一段落,高温天气即将来临,但大家仍需保持警惕,因为副热带高压不一定稳定,也可能有崩溃减弱和雨带南落的“倒黄梅”天气,在今年复杂的气候模式下,极端天气的发生并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