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东至县青山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生态立乡”战略,聚焦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走出一条乡村美、群众富的文明发展之路,一幅多元、系统、富有创新活力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护高颜值生态。

坚持“增绿” 恢复生态环境

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该乡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和完善林长制“五大体系”,三年来共完成营造林7000余亩,“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1万余亩,大力实施天然林禁伐保护、人工林限额采伐,森林覆盖率由64.5%提升到65%,年林木蓄积净增长1.8万立方米,2022年入选安徽省森林城镇,成功打造“如画青山”天然氧吧。同时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坚持河长定期巡河、河段长每日巡河制度,加强河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每年引领群众开展清河行动1.2万人次,让山更青、水更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厚植生态底色。

坚决“守绿” 厚植生态底色

设立林长制办公室,各行政村均指定专人负责林长制日常工作。全乡共设立乡级林长3人,村级林长8人,落实护林员9人,明确各级林长和护林员职责,规范生态护林员的日常管理,充分发挥乡、村二级林长组织体系和生态护林员网格化监管体系作用,全年乡级林长巡林100多次、村级林长巡林400余次,护林员实现常态化巡山管护,真正实现了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同时紧抓全乡森林防火宣传、野外用火监管和重点区域巡查,实现全年森林火灾零发生。坚持以林养林,厚植生态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生态经济。

创新“用绿” 发展生态经济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立足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该乡培育现代农业经营实体46家,全乡90%以上耕地实现了流转经营。以村集体产业项目为示范,大力发展生态水稻、生态雪菜、生态林果、食用菌等1万多亩。聚力林下经济发展,培育中药材、油茶、竹笋、黄精种植等5000余亩,以及山鸡、山羊、土猪、土蜂蜜等特色养殖业。聚焦产业链延伸,创建“池州市乡村振兴创业园”,创办了一批粮油加工、梅干菜加工、中药材初加工、生猪屠宰等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活在景区,工作在园区,绿色发展不断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刘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