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7日讯6月27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防汛备汛新闻发布会,邀请滨州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栋,滨州市城乡水务局运行管理科负责人贺凡,滨州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城市水务科负责人付云峰,介绍2024年滨州市防汛备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云峰介绍,城市防汛事关城市形象和民生福祉,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滨州市城乡水务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系统根治、污涝统筹,从工程防御、数字赋能、完善机制等方面发力攻坚,完成投资9.85亿元,形成城市防汛三大体系,不断织密织牢城市防汛安全网,全力确保江河安澜、城市安全、人民安康。

系统改造城市排水体系。“清点”。排查14处易涝积水点,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共新建5座强排泵站、50公里雨水管道,有效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排河”。实施17处水系连通工程,将骨干道路沿线景观水系与新立河、北新开河连通,实现“雨时排涝、晴时景观”。同时,坚持因地制宜,采取涵管联通、台阶踏步等方式,建设雨水快排通道43处,雨水第一时间排入道路沿线水系或者城区河道,提高道路排水能力。“治网”。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新立河、秦台河、码堡沟、西沙河沿河两岸雨污排水管网改造提升,共清淤修复管网445公里,完成291个单位小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真正实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通海”。按照“上调、中提、下分”思路,清淤西沙河22.83公里、新立河20.03公里,打通潮河与徒骇河4个连接段14.43公里,综合提升河道排涝能力。通过实施以上工程,逐步建立起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河道联排联调体系,切实提升城区排涝能力。

全面打造智慧防汛体系。一屏统揽。开发城市防汛监管平台,在市城区易涝低洼路段等重点部位新建感知设备和监控终端200余处,安装智能化井盖100个,所有实时监测数据均接入平台,实现实时雨量、水位、积水深度等数据“一屏统揽”。一键启动。对城区6座拦河橡胶坝、42座排水闸门进行智能化改建和改造,能够实现远程操控。根据降雨情况,在防汛监管平台对闸坝泵“一键启动”,排水闸门启闭时间由过去1小时缩短至3分钟,橡胶坝经过改建成钢坝闸后启闭时间由过去5小时缩短至10分钟。一体模拟。整合管网、汇水区、河道等数据,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建成市主城区洪涝专业模型,模型根据降雨预报对洪涝过程进行前瞻性预演,智能生成预警信息和调度预案,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一体化闭环应用。模型模拟3小时强降雨计算仅需5分钟,准确率达到85%以上。

建立健全联动指挥体系。建立抢险队伍。将主城区防汛区域划分为10个单元,组建10组60人城市防汛应急抢险预备队,各小组负责市政排水设施巡查维护、现场值守。建立30人防汛抢险抢排专业队伍,负责雨水泵站运行抢修、设备调运、积水强排等工作。做实物资储备。建立廿里堡闸仓库和8号泵站仓库物资设备双储备机制,必要时与滨城区防汛物资仓库联动调配,同时及时购置发电机、挡水板等物资,与相关企业签订物资储备调用协议,形成“储备、联动、采购、耗料”物资保障模式。目前,已储备包括1辆龙吸水、10辆移动排涝泵车和8台拖曳泵等21类城市防汛物资。优化调度机制。建立城市防汛指挥大厅运转机制,统一调配队伍、物资、闸坝、泵站等,同时发挥市城防办牵头作用,根据降雨情况,及时发布预警,及时向交警、住建、城管、应急等部门下达调度指令,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

闪电新闻记者 陈帅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