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以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现象,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或胆红素增高性质改变而出现的黄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常常因为宝宝出现黄疸而感到担忧,但实际上,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过度担心。关键在于家长如何识别宝宝黄疸程度,以便及时就医。

二、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在出生后的2~3天内出现,并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4周消退。宝宝除了有轻微的食欲不振外,没有其他临床症状。

(2)病理性黄疸:肝功能不足引起的黄疸: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可能存在问题,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黄疸。

(3)血液因素引起的黄疸:在某些情况下,新生儿的血液中出现溶血现象,导致大量的血红蛋白释放,使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黄疸。

三、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和表现

(1) 在皮肤和眼睛方面:新生儿黄疸从颜面部及眼睛巩膜、至躯干和四肢,均可出现黄染,颜色由浅黄至深黄不等,有些新生儿可能还会出现面部发红的情况,但这通常是短暂的。

(2)在喂养行为方面:当黄疸过高时,宝宝可能会表现出乏力、嗜睡、吸吮力减弱或哭声减少等症状,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进食量和频率,此时,家长要引起注意,及时带宝宝去新生儿科就诊。

(3)在尿液和大便方面:新生儿黄疸会影响宝宝的排尿和排便,尿液可能呈黄色或深黄色;而大便会变得较为稀薄,颜色呈深黄绿色,并且次数增多,这与胆红素经大小便排泄有关,但并不会引起排尿或大便疼痛或不适。

四、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多晒太阳:适宜的日光浴有助于促进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在早晨或傍晚阳光较柔和的时候,晒宝宝的四肢或者背部,每次约10~15分钟即可,晒太阳时最好能将眼睛遮起来,避免造成视力损伤。

(2)增加喂养次数:新生儿喂养一般遵循按需哺乳原则,根据宝宝的体重、日龄、消化情况喂养,每天8~12餐,每餐间隔2~3小时,首先母乳喂养,有助于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宝宝的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的排泄。

(3)及时观察宝宝的情况:定期观察宝宝的黄疸程度和症状变化,包括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喂养行为、排尿排便情况等。如果黄疸程度逐渐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

(4)保持宝宝的体温稳定:室内温度适宜,维持宝宝体温在36.5~37.2℃之间,尤其进行日光浴时,注意手足的保暖。

五、何时需要就医?

(1)黄疸程度过高:如何判断宝宝黄疸程度高不高呢?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黄染程度,如果宝宝只是颜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眼白出现黄染,则为重度黄疸。出现中度及以上黄疸现象时家长应及时就医,医生可以评估宝宝的黄疸程度,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黄疸持续时间过长:对于大多数新生儿来说,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足月儿不超过2周,早产儿不超过4周。如果宝宝的黄疸持续时间超出了上述期限仍不消退,甚至加深或消退后重复出现。

(3)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果宝宝除了黄疸外,还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如高烧、呕吐、食欲不振、精神状态欠佳、哭声弱、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这些症状可能是黄疸背后潜在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4)出生后数日内出现黄疸:如果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内便出现黄疸,或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可能与溶血、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有关,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六、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蓝光治疗是最常用最简单有效的治疗办法,而严重的黄疸则需要进行换血治疗。蓝光治疗过程中会有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如长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但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黄疸加重甚至发展为胆红素脑病,严重会危及生命,所以家长们学习如何居家观察护理新生儿至关重要,如有疑惑请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以便宝宝及时得到救治!

贵港市人民医院 梁敏瑜/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