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常州某医院,73岁的郭巧娣重病在床,她不断地念着儿子王永强的名字。

丈夫王纪生一边安慰着悲痛的妻子,一边联系起了当地记者。

他说,小儿子王永强,是北大博士后,已经失联二十年了。

妻子时日无多,想再见见小儿子。

北大”、“失联”、“最后一面”,这些字眼充斥在新闻报道中,很难不引起网民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热心网友在海外网站上,发现了一个名叫“王永强”的人。

经过照片比对,确实是他!

王永强现居住在美国亚特兰大。

媒体想办法联系到他,说明了来意,却只换回了冷言冷语。

王永强与亲生父母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爱恨纠葛?

母亲危在旦夕,儿子拒绝见面,至死不肯原谅父母,这又是哪一方的过错?

一、生来使命 求学有罪

1969年,江苏常州的农村,一个男婴出生了。

他的父母欢欣雀跃,给他取名“王永强”。

王永强的家境十分贫寒,全家只有父亲走街串巷售卖老鼠药的微薄收入。

王永强的降生,是带着父母巨大厚望的。

他有个比他大几岁的哥哥,身患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

他还有个仅仅大他一点的姐姐,因为是女孩,父母认为没有什么指望。

于是父母有了第三个孩子,是他们认为的赚钱来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的王永强,就被教育要照顾哥哥,凡事以哥哥为先;要努力赚钱,帮助家里分担困难。

懂事的他,还未成年,便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年岁渐长,王永强上了学,他勤奋读书,功课做的比别人都好,考试成绩更是名列前茅。

他捧回家一张又一张奖状,没有得到父母一句称赞与鼓励。

父母看着儿子,口中念叨着“快些长大,快些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15岁的王永强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

王永强非常欢喜,可当他回家把好消息分享给父母时,父母的话让他沉默了。

父母坚决反对他继续学习,让他和姐姐一样,赶紧出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为此,王永强和父母大吵一架,最终双方作出妥协。

父母允许王永强继续念书,王永强自己打工赚学费。

半工半读的高中生活并没有影响王永强的学业。

他刻苦上进,踏实求学,三年后,他考入了苏州大学。

进入大学,王永强就可以拥有快乐的生活了吗?

答案是,没有。

二、步步紧逼 窒息生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苏州大学读书是免费的。

不仅如此,学校还会每个月给学生发4块钱的补贴。

王永强考入了苏州大学,小山村石破天惊地出了一个大学生。

他的父母却高兴不起来,他们仍旧因他无法赚钱而耿耿于怀。

当得知大学会每月给学生发4块钱补贴时,父母的眼睛这才发了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要求,这4块钱,必须全部寄回家。

王永强点了点头。

他的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没有这4块钱,儿子要怎样在大学里生活?

或许他们觉得,儿子是大学生,自然有别的办法养活自己,这4块钱是应该“孝敬”给他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王永强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他每月给父母寄去4块钱补贴,还要额外倒贴1毛钱汇率。

他开始在不同地方打工,用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开支。

父母的苛刻并没有成为王永强前进的阻力,他反而加倍努力,在大学中,他表现出色,得到学院老师的一致好评。

四年后,他被保送进入本校读研。

苏州大学每月给研究生发放72块补助,王永强没有将补助的事情告诉父母。

但不多久,父母就从别处打听到了补助的消息。

他们认定:这个儿子太不像话。

于是,母亲不惜坐车前往苏州大学。

她冲入校园,破口大骂,

“你这个白眼狼,亏我们生你养你,你却一点钱都不往家里寄,你真是太过分了!”

母亲边骂边哭,不顾周围老师学生的眼光,更丝毫不考虑儿子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见到母亲这番模样,他倒吸了口凉气。

万般无奈之下,他塞给母亲两百块钱,让母亲快些离开。

母亲手里抓着红红的钞票,委屈地和儿子说,“你要常联系我们啊,要给我们邮钱。”

王永强送走了母亲,内心格外地凄寒。

在忙碌的学业中,王永强时不时接到父母的电话。

要他给智力不全的哥哥在苏州安排个轻松赚钱的工作、要他帮着亲戚家的孩子去苏州大学念书。

王永强只是一个研究生,又不是手眼通天的神。

他每次都要好言拒绝父母,每次又都迎来无休止地谩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受够了。

研究生毕业,他终于可以逃离苏州了,他要去离家更远的地方。

他去北京,去中科院读博士。这样父母总该不会再来刁难他了吧!
他想错了。

三、远赴国外 此生不见

王永强来到了首都北京,这里虽然没有南方的山水秀美,但却着实让他松了一口气。

他的父母是反对他去北京的,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三、他还是离开了。

只要每月给他们寄去生活费就好了,王永强这样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扎进了学术的海洋,不断地探索新知。

中科院博士毕业后,他又去了北京大学做博士后。

在北大,他与导师的独生女儿一见如故。

导师学识渊博,女儿更是知书明理。

一对年轻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王永强得到了导师夫妇的认可,他要和心爱之人结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他把这个喜讯告诉远在南方的父母,却遭到了父母的质疑。

父母问他,是不是娶了北京媳妇,就不回来了,不管爹娘了。

王永强承诺,结婚之后还是会每月给父母寄钱,父母这才表示同意。

至于婚礼,父母表示不会出一分钱。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王永强拿出一千块“车马费”,他们才肯进京参加婚礼。

没有彩礼已经让王永强无比尴尬了,天价的“车马费”更是让他一时语塞。

他拿不出那些钱,于是他的婚礼现场,没有父母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导师一家通情达理,不多计较,全款帮小两口举办了婚礼。

婚礼过后,王永强望着身边的妻子,分外感慨:他终于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家了。

但他这个家,并不安生。

父母不仅频繁地伸手要钱,还提出各种无理取闹的要求,比如说,要把他残疾大哥接到北京和他们夫妻同住。

父母不只是骚扰王永强,还会不断地和他们那素未谋面的亲家“联系感情”。

王永强不堪其扰,他告诉父母,他要和妻子去日本工作。

父母怕他跑了,坚决反对他离开。

于是他让小舅舅转告父母,他去日本是去赚钱的,一年能赚18万人民币。

等他在那边赚了钱,就先邮回家给父母和弟弟盖一座新房子。

听到这样的回应,不依不饶的父母才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去了日本许久,父母没有收到他的转账,火急火燎地给他打电话。

他都没有接。

唯独小舅舅打通了一次电话,王永强只说了一句,“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

王永强至此与父母断了联系。

急不可耐的父母去北京学校里找亲家询问情况。

亲家却只是抛下一句冷冰冰的回答“不要找我们,他和我女儿已经离婚了。”

原来,到日本的第二年,王永强与妻子积攒的矛盾爆发,二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王永强去哪了呢?

他的父母赶去警察局报案,意外得知:

王永强去日本之前,就已经注销了中国户籍。

为了离开父母,他心甘情愿抛下整个国家。

四、普世道德 无从评判

再有王永强的消息,就是20年后母亲在媒体面前的哭述,有人认为这是个不孝儿子,但也有人觉察到了一丝异样。

如此高学历的成年人,干脆决绝地抛弃了父母,这必然是有难言之隐。

果不其然,在网友的搜寻下,揭开了王永强“失联”的这二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与妻子离婚后,王永强辗转来到美国。

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尊重人的权力,更提倡人的自由。

王永强感觉到了久违的舒畅。

他凭借极高的学历和扎实的实力赢得了美国人的掌声,在异国他乡,慢慢有了一席之地。

他居住在亚特兰大,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着优渥惬意的生活,又重新组建了家庭。

往事对于他,什么都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年后,这些中国媒体找到了他。

他没有多想,只是简短地回复了七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

王永强的父母对媒体表示:他们极度失望。

最终,王永强的母亲撒手人寰,至死都没有见到小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人们普遍关注的是,王永强这么做,到底应不应该?

有人骂他耻为人子。

也有网友深有共鸣,分享出了自己在原生家庭的不幸遭遇:

网友是寒门贵子,被家人理所应当地索取、榨干。

网友身心俱疲,甚至心怀恨意、渴望逃离。

他也决然离开,走得干干净净,不是一时一地的突发奇想,而是许多许多年的无奈爆发了。

谁不想有亲人呢?

只是这样的亲人,不要也罢。

他抹掉所有不堪的过去,顶住全部的精神压力,从自己这一代,争取幸福与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这样的评论深刻而真实。

当今中国,上亿个家庭,总有一些家长不会做“家长”。

他们给子女生命,却没有承担起父母应尽的责任。

这些“家长”自以为是,他们动用血缘的“枷锁”,用情感对子女进行绑架。

一旦子女没有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言辞恶劣,大吵大闹。

生孩子确实是天大的恩情,但这恩情不该成为父母讨债的筹码。

孩子不是生来就要还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的父母,为孩子奉献,靠孩子养老。

普世的道德指标,孩子必须要孝顺父母,要无止境地答应父母一切要求。

如若不然,就是违逆,就是不孝,就是绝对的过错。

这种道德观念,已经扎根在中国上千年了,非一朝一夕可改。

我们不能去评判这种观念的对错。

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凡事需要一个度。

父母有恩于孩子,孩子理当回报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父母过分无理的要求,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网友将个人经验代入到王永强身上。

他们易位而处,没有对他多加责怪,相反,是充分的理解。

谁都不想要一个菟丝花般的父母,只会纠缠、依附、索取。

王永强最终拒绝见母亲最后一面,有人认为母亲到底是生他一场,应该去见一见。

但同样有人问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他去了,母亲就会有所改变了吗?

王永强耗尽几十年跳出了父母用“亲情与爱”编织的巨网,他又怎会轻易回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世间,这类事,并不稀奇。

只是王永强的故事被曝光了出来。

每个人,遇到同样的事,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王永强做了自己认可的选择,本来就没有所谓对错。

只要选择无愧于心,继续满怀热情地拥抱生活,看朝起暮落,便是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