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16日,瑞典学术机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曾公布了一组数据:

截止至2024年1月,全球的核弹头数量为12121枚,目前还在持续增加中。并且这些核弹头中有相当多处于“高度战备状态”,数量达2100枚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核武器已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核战争将成为常规打击手段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全球局势的恶化。

当世界上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开始逐渐增大之后,拥核国会感觉到外部环境开始变得恶劣,在这种外部威胁下开始增强自己的核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简而言之就是,拥核国认为未来有打世界大战,甚至是核大战的可能,所以都在大量生产核武器以早做准备。

对于核大战我们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核战争很难完全摧毁人类文明。真到了不死不休的战争,核打击很可能是“常规军事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大战概念图

对于“核战争会摧毁人类文明”这个观点,其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核冬天理论。

该理论认为全球核大战会将大量粉尘炸到大气层去,导致地面吸收太阳光减少,从而导致“核冬天”。

但是经过不少科学家的计算,核冬天理论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因为要让粉尘长期飘散在空中,需要粉尘非常细小,而核爆炸不可能炸出大量“实验室级别”的细小粉尘。

所以核大战不可能将大量能漂浮在大气层中细小粉尘炸上天,自然也不会造成核冬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冬天概念图

此外对于大众中“核打击会炸死很多人”这一点,大众理解的也有失偏颇。

核打击的确会炸死很多人,但不会出现核打击后把整个国家的人都炸死的情况。

事实上现代包含地下车库、地铁等在内的基础设施,都有很强的“防核爆”能力。

核武器要尽可能多的造成杀伤,就得在距离地面几百米的距离引爆。这样一来核爆对地面造成的杀伤就主要是冲击波和高温,对地下设施的伤害会降到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地铁基本都有防核能力

如果核武器直接在地面上引爆,那它的杀伤半径会非常小,且高楼大厦也会相当多的吸收掉核爆产生的伤害。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我们对一个城市发射核武器后,想用核武器杀死城市中所有人是不现实的。

现代核打击的主要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破坏掉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和工厂,对敌人造成混乱,以及尽可能的削弱敌人的工业产能。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核战争很难杀死所有人,甚至无法杀伤“一半以上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打击概念图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核打击很难对敌人人员进行有效杀伤,敌人依旧会保留有大量有生力量的情况下,战争还会结束吗?

所以核战争不是一轮打击就能结束的,当第一个国家将核武器用在战场上后,其它国家也会纷纷效仿。

当所有拥核国都大量使用核武器之后,核打击就变成了“常规军事手段”。

那么当拥核国认为可能会爆发战争,甚至是核大战的情况下,拥核国生产大量核武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武器

中国扩核

对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其实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拥核国家在大量生产核武器,而是中国也在大量生产核武器。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说法,中国不仅仅在大量生产核武器,并且可能已经“首度将本国核弹保持高度战备状态”。

并且早在2022年的时候,法新社就曾报道称“中国正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武器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核武器概念图

从冷战时期开始,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就是比较少的。

上世纪时美国长期认为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只有两位数,不到100枚。

到了本世纪,美国则长期认为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在300枚左右,这个数量依旧是比较低的水平。

但到了2022年,根据法新社的报道,中国目前“正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武器扩张”,有望在2035年将核武器扩大到1500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核武器

1500枚的数量就非常恐怖了,要知道现在美国处于战备状态的核弹头数量,也就1700枚左右。

并且这个数量还可能是往低了算的。毕竟中国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国,如果中国要快速扩大核武器,那中国的核弹产量会明显高于其它国家。

从2024到2035这10来年时间里,约1000枚核弹头对于中国的工业产能来说明显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字。

中国在核战争中的优势

当然对于核战争我们也不用太恐惧,因为中国相较于美国以及其它可能和中国开战的敌对国家,在核战争中有相当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核武器发射概念图

其一是中国在地形上天然就对核战争具备优势。

在二战末期,美国对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时,美国就发现山地地形对于核打击的威力会起到很好的削弱效果。

因为核打击的主要杀伤就是冲击波,尤其是对人员的杀伤。

而山体能有效吸收冲击波,减弱核爆产生的冲击波。

中国整个国家处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山地的地形中。在核大战中,中国以西部国土为基础,可以在核战争中取得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地势图

其二是中国的动员能力强。核战争对人员的杀伤除了核爆本身的威力外,“核战后的失序”也是一大因素。

当一个社会失去秩序时,处于社会低端的人员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但是中国的政府动员能力极强,可能前一个小时国土遭到核打击,后一个小时就以街区、村庄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的恢复了。

当一个国家社会动员能力强大时,连带着核战后工业生产的恢复、军事力量的组织等方面,都有极为巨大的优势。

参考资料:

【1】北京日报客户端·《美国防部报告炒作中国核力量,外交部:为其扩张核武库找借口》

【2】上观新闻·《全球实战部署核弹头数量增多,人类正处“最危险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