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盘点近几年的考研趋势,在报考人数激增的大背景下,多所双非院校的报考增幅更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不同于以往的“热门高校扎堆报考”,大家越来越重视上岸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双非院校,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985/211名校的考生。

这也使得“降级考研”(也被称为“逆向考研”,即本科就读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同学在考取研究生时,“降级”选择报考普通高校的现象)成为热门概念。

被分数线和报录比狠狠虐伤后,考研人逐渐认清了现实:与其死磕梦校,不如稳求“双非”,这也导致了“双非”院校报考人数猛增。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选择“双非”并不是因为被迫,而是因为这些“双非”值得!

特别是这些双非top50高校,说他们卷过双一流,一点也不夸张!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双非top50排行榜

我们很多同学在择校的时候,都会选择参考一些第三方机构的大学榜单。

小编之前也为大家分享过《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主要是针对研究生院的竞争力进行排行,对于25考研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择校参考价值。

今天,小编又为大家带来了软科最新的非“双一流”院校排行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到,10所非“双一流”高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跻身百强,其中浙江工业大学(64名)、深圳大学(72名)、江苏大学(80名)、扬州大学(82名)、福建师范大学(87名)位列前五。

当然,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个榜单不包括单独排名的六大类单科性学校,仅为综合类、农业类、理工类、师范类等偏综合的院校。

与2023年软科的非“双一流“高校排名50强相比,还是有较大变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2023年可以看到,榜单中,浙江工业大学荣升为第1位,燕山大学掉出前10强,排到了第15名,而广州工业大学挤进了前10强的名单,并在主榜中排到了第100名。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这些“双非”院校,可以在主榜中与985、211院校一较高下,甚至超过了他们的名次,还是非常有实力的。

这些双非实力堪比211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榜单前3名的院校,25考研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东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综合实力强劲,师资力量雄厚,赶超众多985/211名校。

①优势学科: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0个学科上榜。其优势学科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药学等。

②复试线多为国家线:

既有材料、机械、能源、土木等传统理工科,甚至不乏管理、会计、新闻传播学、教育、法律、金融等“卷王”专业。

③报考热度上涨:

由于浙工大的硬核实力,其报考热度始终高居不下,其复试线也水涨船高。比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4考研复试线高达349分,相比于23年复试线,上涨64分!

此外,该校考研初试不压分,而且复试并不会歧视本科院校!本科院校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报考该校。

深圳大学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和创新企业。因此,深圳大学在独特的领域和地域中展现出了超越部分211大学的实力和竞争力,尤其是在就业实习、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方面。

①优势学科

深大的工程、材料、计算机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2023年,深大超半数毕业生入职世界五百强。

②复试线位于高位

有不少学科专业的复试线超过380分,甚至有专业的复试线超过400分。复试线分数最高的专业是公共管理学410分;分数变化最大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上涨了72。

③报考人数2.4w+

深圳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仍逆势增长,达到24123人,增幅为6.1%!作为双非院校,这样的报考热度算是非常高了!

虽然深圳大学是双非,但一直是“香饽饽”般的存在,录取分数线一直保持高位,有些优势学科的录取分数线,与国内985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不相上下。

比较看重毕业后能进入名企就业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报考该校。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在多个主流世界大学排名中,江苏大学不仅位置稳步前移,名次也往往强于很多“211”院校。

①优势学科: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1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工程学、化学、农业科学3个学科进入前1‰。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②复试线多为国家线:

江苏大学的分数线基本上都是国家A线,只要过了线就可以参加复试,甚至部分专业出现了无人过线的情况。

③招收大量调剂:

24考研中,江苏大学多个学院的多个专业招收调剂,存在大量缺额,大家可以冲!

江苏大学上岸难度可以参考一般以省命名的师范类院校,并且近几年人气变高,24考研在初试分数线平稳的大趋势下,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的通信专硕居然由273分上涨到了310分,足足上涨了37分。

除此之外,像扬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院校,实力也都很强。

要不要选择“双非”

之所以“逆向考研”现象变得越来越火热,其实在一方面也说明了考研的竞争和难度越来越大了,所以有考研想法的同学一定要尽可能早些准备。

尽管“双非”院校报考人数暴增,但不代表25考研的同学们不能选!毕竟相较而言,绝大部分“双非”院校还是要比985/211院校好考一些。

双非值不值得报考,同学们可以综合以下几方面的情况考虑。

01 看个人目标

我们选择考研时,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想想自己考研的初心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侧重于就业还是做研究?未来要发展的方向需要什么?文凭、人脉、教育资源还是就业机会?

目标不同,方向就不同,做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也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如果你未来打算做一名律师,并且想进入大律所工作,可能985、211的名头就不是那么重要,相反“五院四系”在业内的认可度还更高一些。

如果你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比较有名的财经类院校可能资源更广一些。

单纯就科研来讲,一些双非院校的专业实力比一些985、211院校的还要高,处在该专业研究前沿的大牛导师也不少。这种情况下,读个双非研究生也不错。

02 看院校实力

双非院校中不乏专业实力强劲的好学校,而985、211也不代表没有弱势学科。

比如,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被评为A类;而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结果只是C-。

从下面学科升级结果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除了实力强劲的985院校,也有不少“双非”院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B+以上的评估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双非院校,也是要看专业和导师的。有些双非院校虽然名气没有985、211学校大,但专业和导师实力都很厉害,属于行业翘楚,一点不比名校差。

还有个别院校,之所以没有评上985或者211,并不是实力不强,而是因为同一地区有其他学校评上了,这也与国家和教育部的统筹建设有关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03 看学校对研究生的重视程度

学校对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质量,普通院校的本科专业不好并不代表研究生专业也不好。

有些院校非常重视研究生的质量,会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培养研究生。

比如有些学校,研究生毕业后会直接进入企业,或者企业优先录用,并且待遇还不错。

04 看专业的就业前景

专业的就业前景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就业,大多数人读研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因此报考院校时也要看院校的就业前景。

可以通过查看院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了解就业情况,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05 看考研成功率

既然选择了考研,也为之付出了很多,我们肯定希望最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院校报考难度与个人实力之间的差距多大才合适。

尤其有些同学选了名校作为一志愿,但最后复试成绩只差一点点,这个时候再去调剂,可能也没有合适的学校了。反而比自己成绩低的同学一志愿直接上岸,这样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考研择校,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考取目标院校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让自己踮踮脚或跳起来能够得到目标;如果目标太高,非常努力地跳起来后还够不到,就可能就要面临过往付出的一切打了水漂的结局。这种情况下,对比报考难度较高的985、211院校,选择好专业能力更强的双非院校,性价比也更高。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合适的院校,此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