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幽梦时,总有蚊子“嗡嗡”声来烦扰。近日,不少武汉市民反映,无论是出门遛弯、公园静坐,还是晚上睡觉,都会被蚊子“围攻”,感觉今年的蚊子比往年要多。6月27日,记者联系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具体情况。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消毒与病媒控制部副主任技师熊进峰告诉记者,蚊子对温度比较敏感,它的活跃程度和气温高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每年5—6月份,随着气温升高及降雨量增多,蚊子密度就会明显升高。5—10月份是武汉蚊子活动的高峰期。
他还补充道,根据布雷图指数法监测幼蚊、诱蚊灯法、勺捕法等方法,监测显示,今年4—5月份,武汉的伊蚊(俗称花蚊子,白天叮咬人的蚊子)密度较过去几年,确实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除了科学监测,我们还密切关注蚊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等本底信息,进行科学防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人员使用双层叠帐开展伊蚊成蚊密度监测
在疾控专家看来,蚊子最可恨的地方不在于扰人清梦,而是传播疾病。熊进峰介绍,蚊子传播的疾病多达几十种,最常见的包括登革热、疟疾、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蚊子可以说是地球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动物了,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蚊传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70万”。
那么,市民如何科学防蚊呢?熊进峰告诉记者:“我们平时关注到的,都是能飞舞着叮咬人的成蚊,其实蚊子还有其他的发育状态:蚊子的卵、幼虫和蛹都生活在水里,如果我们能切断水源,就能很有效地避免被蚊子叮咬了。”
对于居家周围的积水,他建议记住以下几个字诀:
①换: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每3~5天换水一次);②清:及时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每3~5天清理一次);③翻:闲置、废弃容器需清除或翻倒过来;④养:水缸、鱼缸等适时放养鱼类(每周清洗1次);⑤注意:清积水时发现有蚊幼虫孳生的,不要倒在下水道中,可就近倒在干燥的平地上,这样蚊子幼虫会因为水干涸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弃积水容器大量蚊幼孳生
成蚊的活动范围不大,一般在半径一两百米的范围。熊进峰建议,可以以小区为单位,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重点清理绿化带一次性纸杯饭盒等积水容器、房前屋后的瓶瓶罐罐等积水容器,还要定期清理沟渠淤积的杂物,另外地下停车场的沟渠也是孳生蚊子的重要场所,可以定期投放灭蚊幼剂。“如果我们能定期清理室内外的积水,就可以有效降低蚊密度,大大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风险”。

来源:长江云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