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州6月27日电 (记者林盈)“今天真是来对了!朱教授,可得给我们支支招啊!”26日,一场人才、技术、产业对接会在福建农林大学举行。来自福建各地的52名村党支部书记、47名村经济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在不同主题会场中,热切地向教授们“取经”。

村支书和村企代表们最关心什么问题?

从现场看来,最迫切的,还是乡村振兴的“门道”。小到槟榔芋如何防病虫害、村里种的龙眼树怎么养护,大到村子该如何规划、怎样宣传,新时代的村干部们钻研的问题专业而接地气。

“我们村基础条件很好,森林覆盖率有百分之八十几,就愁没有好产业。”三明市将乐县祖教村的村支书范松荣言辞恳切,村里虽有成片树林,但林下经济缺乏规划,尚未形成规模产业。“我们的林子很漂亮,面积也大,林下经济肯定能行,朱教授,有没有好产业给我们推荐推荐?”范松荣看向长期从事农村发展规划工作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朱朝枝说道。

“朱教授,我们村也需要!村里有不少古建,最早的始建于南宋,我们能不能跟农大一起做文旅?”南平建瓯小桥镇后塘村的村支书陈金旺闻言,急急接话,三言两语发出“申请”。

朱朝枝不停在笔记本上记下需求,不时点头示意。一旁的福建农林大学老师也不时加入讨论,“这样的思路很对,规划要把产业也划进来。”

“村子的规划比县一级的更难,一定要根据资源禀赋设计。”朱朝枝认真说道。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朱朝枝有着多年乡村规划和建设经验,深知乡村振兴改造的痛点,“我们先加微信,后续实地考察,仔细研究。”

扫码声此起彼伏,急着为村子振兴找路子的村干部们个个咧着嘴,加上专家们的好友。

当天下午,像这样的座谈共有6场。由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和福建农林大学共同组织的对接会,汇集了农林大学乡村振兴、植物保护、园艺、经济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等六个学院18个教授、副教授和专家,探讨内容涉及党建、茶叶品种改良与加工、果蔬病虫害防治、林下经济规划与发展、中药材种植、农产品营销与推广、乡村规划与建设、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问题。

会后,针对来自基层的发展诉求,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基金会与福建农林大学进行研究探讨,计划后续确定对接团队,利用暑假期间进一步组织开展人才、技术与产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