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爱说“您吉祥”,晚清时期的外国摄影师来北京无不好奇,发现当时北京只要是稍微大一点儿、人口多一点儿的胡同,基本都有寺庙或祠堂。“图个吉利”这件事在北京特别重要。

有句玩笑话怎么说的来着,“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逛寺庙游古建。今儿个,咱们一一走起,小画君先给您道一声“万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清宫

看看哪吒今儿管不管刮风下雨?

通州区大成街1号(三教庙院内)

京杭漕运码头,挨着水边儿的地方多有庙,无论是做生意走水路的商贾,还是老百姓出行,都希望顺风顺水,不要赶上洪涝狂风。若是种地的庄稼人,更是希望风调雨顺。燃灯塔边儿上的紫清宫是道教宫观,供奉太上老君。始建于明代中期,现存的建筑是光绪年间重修过的。

民间流传,紫清宫掌管抗旱。每遇旱年,人们便来紫清宫求雨,但求的不是太上老君,而是宫中壁画上的哪吒。紫清宫和对面的镇河塔(燃灯塔) 相呼应,都是百姓对国泰民安的祈盼。

要不咱也去紫清宫拜一拜,看看哪吒今儿还管不管刮风下雨?小朋友就别拜了,无论明天刮大风还是下冰雹,妈妈都会送你去上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州清真寺

在“十八个半截儿”的胡同里练一回“倒车”

通州区清真寺胡同1号

有外省来的朋友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通州的清真馆子这么多?是老通州都爱吃牛羊肉吗?我问对方是不是去“南街”附近转了,然后跟对方说,南街清真寺一带属于回族居住区,过去这里方圆两公里左右,基本都是清真馆子。

南街,就是历史文化名街“南大街”,附近的清真寺是元代古建筑——好多老通州人都不一定知道,这座清真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为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来这里看看古建筑,顺便吃个清真小吃。不过,迷宫一样的胡同只欢迎“老司机”,新手请慎重“倒车”,考验技术——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济寺

找找清代画师用手指画的十米巨画

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

如果您去西四附近,走到阜成门内大街,可以去广济寺看看。广济寺是京城著名的“内八刹”之一。金代有旧址,明天顺、成化、万历、清康熙……历朝重修并不断加持。广济寺最有名的是大雄宝殿后壁悬挂的《胜果妙因图》,乾隆九年(1744) 由画师傅雯所绘的十米巨画。

这幅画除了尺幅以外,还有一样最珍贵——不用笔,而是用手指画的,被称作“指画之冠”。在施展这种技法时,画家要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手指、指甲、手掌等不同部位,蘸墨来塑造形象;在掌握线条墨色的轻重、缓急、顿挫、粗细、浓淡时,作画者必须技巧娴熟,得心应手,非常见功力。这是文物啊!专治学三天画就嚷嚷做艺术青年的“病”,来广济寺看看吧,震撼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源寺

在红遍京城的“香雪海”前拍一张素颜照

西城区教子胡同南端法源寺前街7号

没错,这就是李敖《北京法源寺》小说里提到的原型——北京法源寺。“偷尸藏匿”有演绎的成分,但当年“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斩首示众后,确实是在法源寺停的尸。具体原因合情合理:法源寺离菜市口近。由于地理位置,法源寺算是地处热热闹闹的菜市口,见证了中国许多历史大事件,上可以追至北宋末年,宋钦宗被金国俘虏后,一度也是被囚禁于法源寺。1980年建立的“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就在法源寺。

但如今,法源寺在互联网“最出圈儿”的是它的香雪海——每逢丁香花开时节,古寺清幽,花朵芳香怡人,醇如你,雅如你,眷念如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西小故宫”

看看万寿寺的古树,

长得是否还如古画中的模样

海淀区万寿寺路1号

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一定对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妃以及一个叫冯保的太监不陌生。历史上的李氏由于出身寒微,待至万历皇帝继位、自己做了太后,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出身,于是声称自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是九莲菩萨转世,下令在全国各地广修寺院。北京的万寿寺,就是当年由李太后出资、冯保选址督造的寺院之一。

到了清代,万寿寺接续成为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京西小故宫”。古代没有汽车和高速公路,从故宫到颐和园有三十里路,慈禧太后往返颐和园必定要到中途的万寿寺去拈香礼佛,顺便歇歇脚,喝口茶,换换衣裳,于是万寿宫也有“小宁寿宫”之称。

来万寿寺除了看古建,还可以来看古树。北京还能看到的有画意的古树,万寿寺算一处。来看看这儿的古树吧,养眼,有古画意,够你看一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看看北京地区已知的现存最早的石造像

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近动物园西北门)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本身就是古建——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五塔寺”。麟庆《鸿雪因缘图记》里写的“五塔观乐”,说的就是这里。

“五塔”是老北京的俗称,寺名最开始叫“真觉寺”,到了乾隆朝,高宗为了避父皇胤讳,改名“正觉寺”。无论哪个寺名,“五塔”犹存——如果您猛地一看,可能会觉得不像是中国的:怎么有点儿西域风情?没错,这座金刚宝座塔呈现五塔并立的状态,是以印度佛塔为蓝本,融入了中国工匠的建筑艺术,增加了中式传统的琉璃方亭,成为中印古建筑结合的典范。

除了“五塔”,北京石刻艺术馆还有什么可看的呢?其中一座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 造像,是北京地区已知的现存最早的石造像。一句话,别看那些辣眼睛的“假仿古”了,来看看石刻艺术博物馆——都是北京的“真国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觉寺

在乾隆御笔“无去来处”的匾额下

思考五分钟人生

海淀区大觉寺路9号

一个城市一个人,应该允许有孤独的时刻。如果您觉得心里烦闷,想到京郊透透气,可以直接到大觉寺晒五分钟太阳,看看历代的碑额牌匾和安歇古树,想不明白的事儿或许就有了答案。

大觉寺创建于辽金时期,从建造起规制就很高——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的“清水院”,兼帝王行宫的功能。到了清代,大觉寺成了京郊敕建禅寺及雍正、乾隆两代的帝王行宫。多处有御笔题字,其中明代原构的大雄宝殿檐下,就有乾隆皇帝御笔“无去来处”四字。

我们现在看到被“封神”级别的古建寺院园林等,其实是历代岁月叠加的美。比如这大雄宝殿的木构架和门窗彩绘,是明代原物;匾额是清乾隆御笔;后面龙潭螭首的石雕是金代遗物;舍利塔的造型是藏传佛教覆钵式白塔,塔旁的松柏有五百年以上了,山门又是20 世纪90 年代重修的。

在寺里立于树下站一会儿,砌下落叶无去来处,时间是最重要又最无足轻重的事情,拂了一身还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岳庙

找找老北京顺口溜里的“机灵鬼儿,

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

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您可能天天路过朝阳门的东岳庙,但也没进去转转——或者进去了也就是看个热闹。过去大家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没现在这么重视,一到过年,小年轻都追着“洋节氛围感”,东岳庙的庙会门票给附近的各个单位免费发,都不一定有人去。

现在传统文化热度上升,热门的庙会门票早就被抢购一空。东岳庙有什么好看的呢?这里的碑刻数量众多,可谓京城之冠——有史料记载的就有163 通,其中最有名的是赵孟頫手书的《道教碑》(又称《张留孙碑》),在书法史上赫赫有名,之前只能在字帖里看到的字,在这儿能看到真迹。

此外还有老北京顺口溜里的东岳庙“四绝”——“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这指的是哪四座碑?您去现场找找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居寺

逛一逛“北京的敦煌”

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

您要是在京城自诩“会写两笔字”,结果连云居寺的“房山石经”都没听过,那真是有点儿落伍了。

云居寺——离市区真是有点儿远,在房山区大石窝镇,如果您从故宫出发到云居寺,开车要八十多公里,属于“北京城大得没了边儿”的典型代表。云居寺有什么呢?——妥妥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负盛名。

都说“汉字之美”,去云居寺要带着书法老师。云居寺石经的地位极高,当年云居寺刻经曾以《开元大藏经》《契丹藏》为底本,而这两部藏经均已佚失不全,云居寺的石经就成了校勘其他版本的最好资料。

此外,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 的《龙藏》的数万块木经版,是中国仅存的一部大藏经版,目前也在云居寺。怎么样?这辈子总得去看一回,看看这石刻的汉字笔画,是不是“一挥万重山,一竖字铿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手电筒去法海寺看一次明代壁画,

感受“膝盖发软”的艺术魅力

石景山区模式口28号

如果您去网上搜“法海寺壁画”,常见的搜索热词不是“壁画有多美”,而是“还让参观吗”——没错,现在法海寺的明代壁画保护措施极其严格,需要限流预约,赶上周六日或大小长假,基本上“一票难求”,不亚于抢车票。

法海寺的壁画地位有多高呢?——“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作的精美壁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杰出代表。”由于大殿需要避光,去法海寺看壁画,要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用专业的冷光源手电,并且严格控制参观人数。虽说很多观众去之前已经做足了功课,并且壁画之美也在数字展厅里看过复制细节,但当大殿门关闭,手电聚焦在壁画的一刹那,很多人还是膝盖一软,想“扑通”一声磕一个。

作为“壁画迷”,如果敦煌和山西太远,不如先去法海寺看看——千年太久,只争朝夕。

“手绘北京”系列

《得闲了,玩儿遍北京》

《馋了,风味儿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绘北京”系列延续《北京名物》,以北京美食、北京休闲娱乐生活为创作对象,由专业艺术家组成创作团队,通过手绘原创的艺术形式呈现北京历史之韵,都市之美,以艺术家的视角,勾勒北京风物、名所及生活状态。每一个分册都要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碰撞。

《得闲了,玩儿遍北京》主要收录了北京的著名公园、休闲娱乐方式。金壁辉煌的故宫,蓝天映照下的天坛,水光与绿色交织的颐和园,繁华的王府井与前门,载着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胡同,承载儿时记忆的石景山游乐园和被疯狂打卡的环球影城......

《馋了,风味儿北京》主要讲述北京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及饮食的融合。春天的春饼,夏天的芝麻酱,秋天的烧茄子,冬天的大白菜;无论是御膳还是胡同里的美食,都有独特的讲究,本书将饮食文化与百姓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构成京城百姓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