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志愿填报已经拉开了大幕!但是,这场“最终决战”的结束却并不轻松。

根据教育部6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报名报考的参考人数达到约1342万人,比2023年增加51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然而,与这个庞大数据相匹配的高校录取名额,预计在450万左右,如此“反差”让大家直呼今年是“史上最难高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种情形之下,如果考生能够考上一个实力强劲、前景广阔,同时学校还能自带“就业buff”的专业,那才是真正的“最后赢家”。而小编今天要说的南华大学,是对高分考生来说难能可贵的优质选择。前段时间,一则“稚子问核”的热点事件激起广大网友对中国“核”力量的广泛关注,骨子里流淌的血脉更是燃起了青少年的熊熊报国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就有不少考生表示,自己要报考核类专业,也是因此,南华大学再一次高调出现于大众眼前,而南华大学于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的“核产业特岗”专项招生计划则成为了考生和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随着各大高校近期陆续公布2024年招生简章,南华大学“核特岗”的招生计划也已出炉。

据悉,该计划今年将继续在本科提前批中面向湖南省考生单列计划录取,招生计划涉及12个本科专业,共招生210人。每个考生可以填报6个专业填报结束之后,省教育考试院将按招生计划数的120%比例,将填报南华大学核产业特岗专业志愿的考生,提供给学校进行录取。拟录取之后,学校将通知考生于7月2日-3日来校现场签订协议,一式四份。主打一个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提供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核特岗招生计划的发布,部分网友对此提出质疑,一是出于谈“核”色变的心理作用,纠结于相关专业是不是有辐射?未来工作环境是否也将处于核辐射的范围中?二是出于对相关专业未来从事的环境设想,认为其就是工地搬砖,搞基础建设,条件非常艰苦,受不了。另外,也有网友对南华“核特岗”对标的企业——中国核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并非是发电国企,不是后端运营岗。

以小编之见,上述质疑颇有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为了避免不知情的考生和家长被带跑偏,小编给大家介绍几个具体情况。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除却清华,南华大学是唯二面向中核集团开办订单定向人才培养班的高校。而且,清华面向中核集团定向输送人才是在1996年,合作近30年之后,中核再次将南华大学纳入自己的人才储备库。这说明什么,说明南华大学的人才培养得到了中核集团的高度认可,认为其完全可以和清华一同为其输送高质量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说到“核”,大家都会将其同“辐射”“危险”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生活中大多数食物杀灭寄生虫卵和致病菌的方式均是借助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包括方便面中的调料包和压缩蔬菜也是经过辐照杀菌的。再比如医院用于检查身体拍的X光片、“CT”“核磁共振”,公共场所常见的“安检仪”,环保领域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以及难降解废水的处理,都需要利用相关核能技术。

甚至,未来碳达标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借助核能的大规模稳定供应,这也是核工业被称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的原因。凡此种种,均说明“核”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不过是大家“用而不自知”以及信息差在作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从刻板印象上来说,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矿物资源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貌似刚开始是要前往基层一线的,那理所当然的,南华的核特岗应该也会前往条件很艰苦的地方。事实却恰恰相反,张雪峰此前就对南华的“核特岗”项目做出了回应,其表示,该计划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核类专业是在那种条件相较一般的地方就业而设置的。

南华大学该定向培养通道的建立,实际就是直接包分配,签订协议的当下,考生就已经是中国核建的预备人员了,只等毕业进国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南华未建立联合定向培养通道之前,该校强劲的人才培养实力就已经促使其毕业生有的成为治企有为、兴企有方的管理精英人才,有的成长为视野开阔、引领发展的创新领军人才,亦有专业过硬、造诣深厚的专业拔尖人才,更有技艺精湛、身怀绝技的行业工匠人才……如今又有国企做后盾,选择“核特岗”考生的未来可想而知。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中国核建,首先,该企业是毋庸置疑的国企,进去就是端上了“金饭碗”,福利待遇自然是没的说。其次,该企业是国家核工程建设的龙头核环保产业的国家队国内最大的核技术应用企业,具备国内80%的研发生产能力,核医学药物在中国市场的供应量达到70%以上,同时还是中国唯一并且实现批量出口核电站的企业。

所以,对于相关从业者来说,中国核建其实就是业界“天花板”,但是,南华学生从报考“核特岗”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摸到了天花板,此种优势,又有谁可以比呢?而且,在部分人“质疑”南华大学核特岗的同时,南华大学2023年核产业特岗招生第一批签约考生的最低分为546分超出湖南省省控线122分,最高分远远突破600大关

如果真的不值得,那为何高分考生会争相报考呢?说到这里,可能有网友会说,即便这个核产业特岗的优势再好,但其也只面向湖南考生,省外考生根本享受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除却核产业特岗之外,该校还在大力推进医教协同创新改革: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实施“免费医学生”计划,成绩排名前50%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实施“医+工”和“医+理”的“2+4”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每年从工科、理科专业学生中选拔从医愿望强、创新潜质好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攻读医学专业……而南华大学在上述方面均有非常出色的人才培养成就。

最后,小编还想告诉各位一句,想想也知道,能为核工业战线培养出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人才,能为我国“国之重器”的发展培养出曾益新院士、陈国强院士、“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和“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胡震、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张亚雷等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南华大学,又怎么会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