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笔者首次在公开报道中看到这样强烈的字眼!


往期文章中,笔者为大家介绍过“美国智库”这个能量巨大的社会组织,美国是全球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独特的政治生态和宪法框架使得智库成为了美国决策机制的重要环节,故此智库也被看成是继立法、司法、行政之后的美国“第四部门”,和继立法、司法、行政、媒体之后的“第五权力”,研读重要智库的报告,对研判美国下一步的决策走向和政治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先导指向意义。

就在近日,美国两大智库专家在《外交政策》上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这引起了笔者的高度警惕,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堪称是石破天惊!

这篇文章由华盛顿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主席薛瑞福和“美国企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卜大年联名刊发,文章首次建议美国在经济政策上要走向对华“全面脱钩”。

文章指出,美国当前迫切需要总统亲自领导、指挥的策略才能在对华竞争中获胜;当前美国的政策存在缺乏领导、分散且缺乏重点等种种矛盾,尽管8年前,前总统已经将对华关系调整为“竞争关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前总统还是现总统,他们具体推出的措施在强度上是不够的,这无法让美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基础上,这两位专家呼吁美国政府应当把当前对华科技领域的压制政策进行扩展,不再仅仅把重点放在芯片上,而应当在诸如制药、生物科技、数据科技、关键材料之类的领域内复刻美国的打压政策,并在这些领域实现全面的对华脱钩;同时,他们还建议总统必须扩大限制双向投资的政策,依据现阶段已有的“关键与新兴科技清单”作出严格的限制,禁止相关美国企业将资金和技术输送给我们。
实际上,这两位美国专家与其说是在提出建议,但不如说是给出了一则预言!这则预言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随着中美矛盾的不断升温,未来这两大经济体必将走向全面脱钩,割断在各个领域的联系,从此以后,安全将贯穿在两国的一切交往活动和渠道之中,成为最优先级的考量!

这也是笔者一直所担心的局面,我们看到,当前美国正在采取的措施就是和我们在关键产业上隔绝贸易联系,美国企业正在把更多的制造业订单转向新兴国家和地区,意图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但必须指出的是,几十年的全球化下来,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深入到了毛细血管,对特定产业的制裁和打压注定没有办法成功!

举个例子,近些年来美国把制造业订单更多的转移到了墨西哥和越南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但与此同时,我们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额也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美国人欲转移在华产业链的做法没能成功,只不过将供应链给延长,徒增了许多的成本而已。并且,面对我们这种“曲线出口”策略,白宫还无计可施,因为他们无法有效鉴别从第三国进口的产品之中到底有没有使用我们的零部件,如果有使用,那么又使用了多少!鉴别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更别提限制了。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美国人并非完全没有办法!他们有一个大招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完全的脱钩,复刻和“前苏联”对抗时的全球经济体系,大家一人一套系统,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资本、贸易和技术只在各自体系内流动,两套系统泾渭分明,互不相干。

这两位美国专家在文章中也提到,建议利用现阶段的贸易协议和对外援助及其他工具大幅扩大与国际盟友和伙伴的经济合作,创建新的全球经济中心……大家瞧瞧,这两位美国专家的话是不是和笔者上述的观点不谋而合呢?这番话的内涵就是在建议美国总统重新举起“意识形态”的大旗,以此为核心重组一个只有盟友和可靠伙伴参与的新经济系统,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
形势不容乐观,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备战”

相较于“热战”来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是一场漫长的消耗战,将更加考验中美双方的制度和底蕴,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对于我们来说,这都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角逐。

我们之所以能取代美国成为现阶段的全球经济中心,除了依托庞大且完善的工业体系外,更关键的在于我们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加之过往常年排名世界第一的人口基数,使国内消费市场的规模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水平,并持续吸引着外资品牌的流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我们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潜在危机,那么就必须在市场层面进行引导和改革!“支持国货”不再仅仅只是一句提气的口号,而应是切切实实的“备战”措施。在预期到来的两套经济系统博弈中,哪方的市场容量更大,哪方的供应链体系更完善,将直接决定最终的成败。笔者一直不认可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们的企业只会消费“爱国主义”,全无品牌内涵。实际上,这是我们的对手出于嫉妒而散布的“谣言”,他们眼红我国人民所具备的爱国精神,以及以这种强大精神为基础建立的庞大民族消费市场,这个独特的市场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挤不进来的。

我们不能小瞧了任何一件“国货”产品,也不要认为自己的消费对支持民族企业来说是无足轻重的!

拿普通的一条内裤产品来举例,从一根纱线到印染花纹再到辅料加工及最后的成品运输和渠道销售,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及多环节流转贡献给财政的大量税收,以内裤为代表的内衣行业也是一个市值过千亿的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遗憾的是,中国内衣市场上进口品牌占比过半壁江山,只留下30%-40%的市场份额供给自主品牌分享;并且在西方经济下行和消费疲软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方传统内衣大牌还在涌入中国市场大肆开拓市场,比如靠超模走秀的某国际内衣品牌,他们在2020年宣布破产,关闭了英国25家门店,仅维持电商运营!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在我们的市场上大推子品牌,并且全渠道进行打折促销,意图快速抢占中国市场。

其实,随着我们制造业的发展,我们的产品早就摆脱了“廉价”、“低质”的标签,还是拿这个行业举例,国内厂商根据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结合夏天炎热的天气和抑制细菌滋生的角度,设计出了一款“冰丝抑菌透气内裤”,无论从创新还是质量的角度来说,丝毫不输外国品牌,只不过由于“国货”在这个市场上起步较晚,没有外资品牌那样通过岁月积淀下来的品牌知名度,所以才容易被消费者所忽视。

还是那个观点,在美国带来的巨大潜在“脱钩”风险下,我们必须把民族企业及他们组成的民族供应链做得更大、更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糟糕的局面出现之前抢占先机,有了这种先发的领先优势,我们方能在即将到来的大博弈中率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