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 董捷

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这是苏州工业园区“东大门”胜浦街道不少居民解决社区内部事的日常写照。而联结起居民之间的这根红线,正是党建。

今年以来,胜浦街道聚焦基层“供给侧”,瞄准群众“需求端”,大力开展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以党建“一核统领”,在横向联通、纵向贯通中把党建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以便民“四化服务”为抓手,推动党建阵地集群功能服务双提升;以多方“共治共享”探索基层治理“微循环”。胜浦街道在一项项为民实事中探索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发展共促,全力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胜浦篇章。

强筋骨

党建“一核统领”吹响“幸福号”

2012年建成,40幢房屋中有36幢为高层,滨江苑社区在住居民达11753人,车位却只有2014个。“目前,社区授权车辆达3024辆。理论上来说,每天有超过1000辆车抢不到车位。各种因为争车位、乱停车产生的矛盾和投诉不断。”社区党委书记毛剑说。

空间有限,需求攀升。对此,滨江苑社区一方面利用公共收益,在小区“挤”出的空间中改造增设了30个停车位;另一方面以党建为引领,在“红色朋友圈”中寻找应对之策。近期,社区已联合物业整合小区外滨江路东侧断头路资源,增设了194个临时停车位。同时,与社区周边的农贸市场协商,对社区车辆停车采取按次收费模式。“我们还向街道申请开辟400个停车位,希望通过各方协力,缓解社区停车难状况。”毛剑说。

社区领办、街道督办、多方协办。今年,像滨江苑这样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的社区攻坚项目共有23个。随着一个个“山头”被攻下,胜浦的破题之道也引起了注意:以“红浦”区域化党建为联结点,用党建“经纬线”赋能基层治理。

从横向看,胜浦24个社区在原有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的基础上,与19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组建了“红浦”区域化党建共同体;从纵向上看,街道机关职能单位根据业务特色组团下沉社区提供资源和服务,实现了纵向贯通,也将党建共同体融入了生活共同体。

为让先锋力量汇聚到一线,胜浦街道注重选优配强、充实力量。这两年,街道持续完善社区在职党员“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的党员双报到机制,不断健全“社区—小区—网格—微网格”四级主轴。“目前,我们已经在24个社区的51个小区中设立了125个网格党小组,选聘了641名楼栋长,逐步实现了网格党小组、楼道(栋)长全覆盖。”胜浦街道党建工作负责人金晓萍说。如此一来,就让党组织有机嵌入了治理经脉,成了居民“家门口”的主心骨。

优功能

便民“四化服务”映照“幸福家”

每周一,设在星辰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奶奶缝纫铺”会准时营业。修拉链、扦裤边、改腰身、补衣裤……奶奶们的老手艺成了社区便民服务中的热门项目。“缝纫机由爱心企业捐赠,12名平均年龄65岁的缝纫奶奶是社区选拔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免费,大家在缝缝补补中结下了深厚的邻里情。”社区党总支书记何宾说。

提升“海棠花红”先锋阵地服务功能,全力构建形成群众15分钟可达、一般具有10项功能的“1510”党群服务圈,星辰北社区就是胜浦街道构建立体式服务矩阵的缩影。在这里,党群服务中心是暑托班,是快递小哥的补给站,也是面向全体居民的共享客厅。这两年,聚焦“一老一小”,街道陆续打造出为老服务中心、童梦馆等一批可见可享可体验的服务阵地,构建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楼道微阵地四级“红浦”党建阵地集群。

“我们在阵地标准化、品牌化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功能。”金晓萍说。目前,除党员教育、服务便民、群众议事、“一老一小”照护、文体活动等基本功能外,街道还因地制宜按照“一区域一特色”的标准,延伸四级“红浦”党建阵地集群“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目前已形成17个特色服务点。

处处可见、人人可及、时时可感,这是胜浦街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的初心使命。“我们推进标准化、品牌化服务,延伸常态化、精细化服务,以高品质的‘四化’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金晓萍说,随着各种常态化的社区服务和活动陆续开展,小区的邻里关系逐渐从“陌邻”转向“睦邻”。

汇力量

多方“共治共享”蹚出“幸福路”

小满节气DIY香薰蜡烛、端午开展民俗游园会、周末进企业举办亲子烘焙活动……拥有6个集宿区的西洛巷社区聚焦青年各类需求,形成了居民点单、社区派单、企业接单的基层治理“微循环”。

“我想应聘PRC工程师,社区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源?”“我想业余进修电机方面的知识,社区能不能推荐一下?”今年,针对居民普遍关注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规划等问题,社区找到某人力资源企业。“企业本身是人力资源公司,又是一家集宿区的运营方,它不仅能培训,还熟悉周边企业用工需求,所以我们一拍即合。”社区党支部书记陆虹说,社区随即与该企业联合建立了“胜小青技能提升班”。经过招生、理论教学、推荐、上岗一套完整流程,企业目前成功推荐了20人到某外企入职。

形成问题、需求、资源、项目“四张清单”,胜浦街道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做到诉求有应、服务有形、获得有感。早在2020年,街道就创设了红管志愿者“慧拍”平台,鼓励居民作为红管志愿者主动随见、随拍、随办社区治理问题,以服务积累积分。通过链接190家党建联盟单位提供的服务、丰富企业冠名的“红管积分爱心超市”资源库,街道不断迭代“爱心资源链接机制”,实现了“积分+兑换”循环模式体系化运行,为“个人—组织—单位”的党建引领共建共治模式持续保温、增温。

向下扎根到底,向上自我生长——这是胜浦基层治理体系最形象的树状结构。在这里,社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党建联盟单位、居民代表拧成一股绳,凭借红管议事会协商共治机制等制度,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共商议、共参与、共治理。“在党建引领下,我们今后的改革将更有力度,共享共治将更有广度,服务管理将更有温度。幸福,一定会成为胜浦居民生活最温暖的底色。”胜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肖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