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端音响产品早已变成奢侈品,相信多数人都不会反对,我们就从奢侈品消费的角度来谈谈。这二年受国内外主客观因素影响,很多家庭收入不如以往,花钱也比较谨慎,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应该打击甚大,但为什么不少奢侈品不但没有降价,反而开始涨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其老板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lt)二度蝉联《福布斯》的世界首富头衔!有文章提及,LVMH把客户其分成三类:超高净值(个人年收入一千万RMB)、高净值(个人年收入三百万至一千万)、无收入(低于上两类的普通中产)。LVMH的策略是继续提价,剔除日益萎缩的“无收入”客户群,多数的你我都包含其中。从营收数字证明LVMH的策略是正确的,广大中产财富缩水,能省则省,生活中没有奢侈品也能继续;而高收入人群财富只是数字,他们的消费行为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连同高端音响在内,大牌涨价已经是家常便饭,但用不断抬高的价格来固定核心群体、筛选掉非核心群体的方式,真的能永久生效吗?产品涨价原因很多,例如货币贬值、工厂停工、材料成本、运输风险、通货膨胀……总之可以列出一堆理由。音响产品成本占售价的40-50%,已经很有良心了、香水、服饰、箱包等奢侈品的成本可能只有10%。成本多少不重要,让奢侈品永远是奢侈品的关键,是他们不会盲目扩大生产,而是一直保持稀缺的状态。瞄准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奢侈品透过强调稀缺性来维持溢价,品牌的策略永远是让少数人拥有,尤其一些有历史的老品牌,已扛过各种外部挑战和经济周期,他们不怕涨价。涨价举动本身也是在筛选用户群体,维护和巩固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并劝退可支配收入较少、对消费支出更敏感的一部分人。

除了筛选核心客户,奢侈品品牌涨价的另一层意义,也是给消费者制造保值的心理暗示。买包就像股市一样,多是买涨不买跌,如果今天不买,半年后又涨价。拿香奈儿CF来说,五年前才3万元,现在涨到6万元,回报堪比理财。二级市场的火热和人们对顶级大牌的追捧,无形中更推动了奢侈品的销售,呈现“越贵越好卖”的现象。我认为涨价策略也非一劳永逸,过高的价格可能削弱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降低品牌吸引力;不断提高的门槛,更让许多入门者望而却步;一旦撑不住保值属性,奢侈品可能面临被抛弃的风险,皮包、音响都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降价求业绩就明智吗?也不一定。拿顶级奢侈汽车品牌法拉利和消费品牌大众来说,2021年法拉利的税前利润率为25.1%;大众的汽车销售数量是法拉利的80多倍,利润率却仅为3.3%,即便是把奥迪、宾利、保时捷等高端品牌都算进大众集团,法拉利的利润仍为3倍多。高高在上的法拉利,历次多次经济危机对其销售、定价权和利润率几乎没造成影响。把握住合适的定位、合理的价格、合宜的客户群,也许才是音响奢侈品应该努力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