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仪式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仪式现场
嘉宾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合影

6月23日,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当代艺术评论的功能与方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启幕。

成立大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主持。开幕式伊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代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致辞,他表示,新成立的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应承担起以下工作:一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与水平;二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促进艺术创作的进步;三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指出,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于艺术评论领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希望评论家们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做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艺术评论,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印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表示,希望借助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的契机将国内活跃在艺术评论界的专家凝聚起来,共同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引导和支持中国当代艺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体系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表示,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将成为一个汇聚艺术评论人才、交流思想观点的重要平台,要加强艺术评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艺术评论与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的互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艺术评论的国际影响力。也希望美术学院史论系的师生能够积极参与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敏锐的目光与生动的语言,为艺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艺术评论能够引领文艺创作,是促进精品生产的重要力量。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艺术学院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实践活动搭建桥梁,期待有源源不断的新的评论家加入其中,与艺术家们共同建立双峰发展的新时代艺术景观,繁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推动现代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评论专业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表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建立中国艺术评论的自信心,加强对传统艺术评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挖掘和传承当代典范,并展现出指点当代、指点世界的雄心和热情,建构具有民族特色与当代形态的艺术评论体系与评价标准。

6月23日—6月24日,“中国当代艺术评论的功能与方法研讨会”上,50多位参会嘉宾分别从文学、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多个维度展开了精彩分享和热烈讨论。

闭幕式上,陈池瑜对本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一,会议明确了艺术评论的基本任务,例如李心峰对“批评精神”的解析、田川流对艺术批评管理基本内涵的阐发、冯知军对艺术评论有效性的讨论等。第二,会议对中西艺术评论的理论研究非常丰富,比如主张从中国传统文论、诗论、画论中汲取批评术语、批评方法以补益当下艺术评论的研究,如夏燕靖、张鹏、陈谷香、王洪伟等;对西方批评美学、哲学的讨论,如李新、支运波、武鸿滨等;从“中国性”本身出发的理论探讨,如尹成君、刘晓萍、冯巍等。第三,会议对不同艺术门类的批评研究也十分全面,包括美术、设计、音乐、戏剧、影视、舞蹈等,比如徐子方、周全、于洋、沈颖、郭丹、陈宗花、尹冰、彭圣芳、仝妍等的研究;此外,熊永松、赵盼超也谈到了关于民族主题创作的艺术评论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第四,会议对新媒体艺术、博物馆展览、美术期刊和艺术教育评论的探讨恰逢其时,比如蓝凡、喻仲文、张超、武洪滨、冯知军、马琳、陈晶、张建敏等人的研究都值得重视和讨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杨晓萌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李振伟

三审 | 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4年出版45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25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