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骗局”你了解多少?

又一年高考季,全国考生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不法分子也在为了“KPI”努力营业。从考生走出考场,到走进大学校门,中间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诈骗分子利用,所以请千万小心,以下分享几个常见与高考有关的骗局。

1

提前查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结束后,诈骗分子会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态,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提前查询高考分数,并附有“查询分数”的网址链接。不少考生及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会忍不住点开链接,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以及手机验证码信息等,银行卡内的钱财随即就被转走。另外,还有一些诈骗分子会直接开价,要求支付“查询费”等费用,待收到转账后便会直接将考生或家长拉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诈提醒:

高考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中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更不能随意在陌生网址上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信息,谨防被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更改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诈骗分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消息,谎称有“特殊途径”可以帮助更改高考成绩,待考生及家长缴纳费用后,诈骗分子会捏造各种理由要求继续转账,如声称“转账未备注”“转账信息错误”等,还会以指导退款为由进一步实施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诈提醒:

考生成绩处理严格按照流程,多次核查比对,原始数据多份存档,以确保考试数据的绝对安全。因此,自称收取费用即可通过“特殊途径”更改高考分数的,都是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虚假志愿填报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志愿填报前夕,诈骗分子会在网上发布虚假宣传,冒充“权威专家”,或谎称掌握“内部大数据”,以帮助考生“精准定位院校”,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为名,诱导考生及家长缴纳高额“咨询费”“服务费”等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诈提醒:

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官方主办机构,等待学校通知,对于社会上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要提高警惕,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伪造录取通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诈骗分子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生活费等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冒充学校官网的,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诈提醒:

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特殊渠道”入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诈骗分子在短视频平台、网站上发布“代办入学”的虚假引流广告,或者冒充高校招生办老师给考生及家长拨打电话,谎称有“特殊渠道”可以“特批”、换取“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向考生和家长称“交钱就能录取”,索要所谓的“指标费”“录取费”等从而实施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诈提醒:

高校招生是严格按照招生政策规定和学校招生章程等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高校招生计划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向社会公布,不存在所谓的“特殊渠道”“内部指标”。同时,国家规定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因此,凡是声称有“特殊渠道”“内部指标”等,收取相关费用即可入学的,都是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

但基本都围绕着一个“钱”字

凡是涉及钱财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

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不要轻易将自己及家人的信息泄露给他人

既要金榜题名,又要火眼金睛

来源:反诈中心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熊 瑛

编审:王丽霞

审核:杨彦东 王小涛

法律顾问:甘肃陇升律师事务所 13830341604

投稿邮箱 ltxrmtzx_bfb@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