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云 双马石山水图

唐云说:随意点笔,不知有我,而有我在, 是画之无上境界,然不可多得, 可遇而不可求,画之精微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云 游鱼

唐云是不欢喜作“画语录”的人。他认为,“画语录”这样的作画经验谈都已被前人说完,特别是一部《苦瓜和尚画语录》,已经把画家的诸多体验,说尽了,说透了,无须别人再谈什么,而自己仅是一个喜爱画画、埋头画画的人。可即便这样,唐云先生仍是愿从普及国画艺术的角度,将自己多年的艺术经验分享给广大观众。今天的微信公众号就转载一篇唐云写生撰写的曾发表于《新闻日报》上的文章:《谈谈欣赏国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于上海美术馆开幕的那天,有位朋友问我,如何欣赏国画?这个问题要简短明了地介绍和答复,是深感困难的。

我忽然想到京剧,我认为国画的艺术表现方法,有些地方是和京剧极相同的。一个京剧演员,不但要苦修苦练到嗓子高亢而有力的唱功,同时要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对于身段动作和做功,要刻画入微,自然逼真。有了好的唱功,没有好的做功,或有做功而没有唱功,都不能算为一个好演员。还有锣鼓胡琴的配合,更使唱的声调,做的情节,衬托出来,成为一出好戏。一幅好的国画作品,是不会发出声浪的。但是用笔用墨的震荡波动、起伏轻重、深浅错杂、活泼明快,有断续、有连气、有曲折、有虚实、有轻灵、有沉郁、有泼辣、有精细、有豪放、有韵味,都有它一定的节奏。有一次苏联朋友扎木斯金到上海博物馆去参观,看到中国古代画的山水上的皴法和苔点,人物画的衣褶线条说是有微妙的音乐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争食 唐云 1972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笔墨的节奏,是完全为了要表现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一笔转动能够恰到好处表现了客观形象的精神实质,才是好手。如果单弄笔墨的节奏,不能表现真实内容,让观众看了不知是画什么,这就失了绘画的基本要求,比方京剧上要演一个黑旋风李逵,而演员表现神态性格,不是李逵,而像大刀关胜,台下的观众,一定会哄笑。国画也是如此。如果画劳动人民却像个书生,画鲜花像挤满灰尘要萎落的残花,画飞禽像身体很重飞不起来,画风景,到过这个风景区的观众,一点也看不出来......这些即使笔墨好,观众也不感兴趣。即是懂得笔墨的内行,也不会说是一幅好画。一出好戏,看了真像处在当时环境里一样;一幅好画,要真像身入画中,具有这样吸引人的魅力,才是高雅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鼠笋石 唐云 1958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这次画展中陈列着齐白石先生所画的大虾子,他用很湿有力的淡墨笔触,很自然地画出一群肥大有趣的虾子,看起来好似很不费力,细看每只虾部位处理,都通过很精细的思考。绝淡的虾身上大胆地点染很浓的虾脑和眼睛,加上轻灵有劲的虾须,使一群虾子的精神更活跃起来。上面再加上一排浓浓的茹菇叶子,显得一群虾子很活泼地泳游在澄澈的溪流中,但是并没有画着半笔的水纹。王青芳的金鱼,也是不画水而鱼是在水中。这种表现方法在国画中还有山水画,有些不画天空、倒影;人物画有的不画细致背景,正和京剧上所要表现上马时只用马鞭一拂;敲门、上楼梯、跨门槛时只做姿势一样,不设背景实物,同样不妨害主题内容。这种表现方式,并不是现代创造出来的,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很长久时期逐渐把艺术提炼、简括明了而达到的成果,成为传统技法中之一。当然更有很多的民族绘画优良传统,需要继承和发扬,要靠作者的努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虾趣图 齐白石 现藏北京画院

此外,画画上的“题头”,把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也是我国绘画上的特点。自宋代苏东坡开始,盛于元代,明清继之,直到现代,有悠久的历史。如果“题头”内容好,书法好,墨色浓淡配合得调和,题在画面上的位置得体,使画面突出。正如京剧的锣鼓胡琴,视表现剧情的需要来配合、衬托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云 拟写齐白石铁拐李像

以上我对国画传统技法上的欣赏,拿京剧来做个比方,不一定很恰当,同时也不能完全说得很清楚。不过我想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必须通过画家们多种多样的作品介绍。所以我们国画家们不断努力创作,经常有很多的作品与观众见面,来相互研究、相互提高,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

来源:上海中国画院

唐云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