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白鹿原,车过了江村沟,我就想到汉文帝。

以前我是往毛西去的时候想起汉文帝,现在是上了白鹿原就想起汉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1年前的一千多年中,班固郦道元都认为汉文帝的霸陵是在白鹿原北的凤凰嘴,我还骑着自行车找过几次,直到2021年,国家文物局向社会公布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的错误,被现代考古发现纠正。

要说现在的导航就是好,江村大墓导航就能导着走,一路过了窦皇后墓,我才发现:其实以前我来过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骑着自行车来的,还带着上小学的娃。那个时候身体真是美,骑着自行车就上了白鹿原,带着娃上了窦皇后墓放风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提当年,当时没有这个江村大墓。过了窦皇后墓不长时间,就看到路边有块石碑:江村大墓。

来回走走看看,就是找不到挖掘的地方,周围全都是樱桃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边过来一个放羊的妇人,问她,这妇人哼哼唧唧也说不清。

好在路边有个保洁,说你沿着这路看见水泥路左拐,百十米后就能看到路边有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着保洁说的走,就是水泥路有些窄,不过真的是有牌子,还有一个停车地方。

樱桃基本上都摘完了,路边的牌子写着文物考古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到大铁门前望望,果然有个大棚,透过大棚,影影忽忽就看到巨大的坑道,这里就是江村大墓的挖掘现场。

江村大墓的发现

江村大墓什么时候发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还要倒退到2002年,6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黑陶俑出现在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图录上,中国考古部门发现后,立刻通过外交途径与美方进行了交涉,使6件国宝回归中国。

经专家反复考证,确定这6件陶俑都出自西安的江村古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人员用了三年时间进行了资料的研究和实地的考察,于2006年开始了精细地发掘,一座有着四条墓道的“亞”字形大墓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意味着什么?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就是帝王陵!

他是哪位帝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人员用了五年的时间,直到2021年12月14日,经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线上会议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并正式向社会公布。

“江村大墓”因此有了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殊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就说说白鹿原上汉文帝的霸陵。

为啥霸陵不在咸阳塬

有两个原因,一是昭穆制度,而是个人原因。

所谓“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庙的排列次序,西汉帝陵的分布形式,是严格按照昭穆制度而修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说来,就是始祖在宗庙中居中,以下子孙分别排列左右两列, 左为昭,右为穆。始祖之子为昭,始祖之孙则为穆;始祖孙之子又为昭,始祖孙之孙又为穆。

这样,西汉的11个皇帝的昭穆序列为:高祖、景帝、昭帝、宣帝、成帝为昭位;惠帝、文帝、武帝、元帝、哀帝、平帝为穆位。依照昭穆制度,葬区中间为祖位,然后左昭右穆依次排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就有问题了:汉惠帝、汉文帝都是汉高祖刘邦之子,均属穆位,而汉惠帝先葬于高祖长陵之右,那么汉文帝只好再另辟陵区了。

还有一个原因,汉文帝是个孝子,他考虑到了他母亲薄太后的墓葬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葬长陵,吕后作为正妻与高祖合葬,长陵不可能出现两座皇后陵墓,薄氏欲葬长陵只能以嫔妃的身份祔葬。

汉文帝是24孝子之一,这样的话不仅贬低了已被尊为皇太后的薄氏,甚至会影响到文帝承继汉室的正当合法性,这肯定是汉文帝不能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汉文帝就另外选址,薄氏则以“近孝文皇帝霸陵”为由,顺理成章在霸陵附近以皇太后之礼营建陵墓

凤凰嘴

一直以来,民间的说法是白鹿原下的凤凰嘴就是汉文帝所葬的霸陵。

那里还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墓碑,我多年前骑行还专门到那里去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以来为什么认定这里是汉文帝的霸陵呢?这和凤凰嘴的外形有关系,当初汉文帝薄葬,没有封土,因山为陵,这个和唐代的陵墓一样。

白鹿原北面的凤凰嘴外形符合,元代《类编长安志》中就有记载汉文帝陵位于凤凰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没有现代考古的情况下,“凤凰嘴”前立满碑石,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则有“康熙二十七年御制碑”“雍正元年祭祀碑”“嘉庆二十四年御祭碑”。正中最高最大的那块,则为清乾隆四十一年时任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汉文帝霸陵”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作真时真亦假,我当初跑到毛西就找的就是那块石碑。

这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来到了江村大墓的这里,千年的谜团一朝就弄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代技术面前,很多历史的谜团都会解开了,有些谜团解开无所谓,有些谜团一旦解开,历史可能就要重写了。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