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良生平

1909年 入广东南强公学。

1912年 在圣公会,金陵中学读书。

1917年 随兄东渡日本,

先后入川端研究所师从画家藤岛武二,

转入“太平洋画会”

师从中村不折先生学习素描和油画,

尤喜爱西方的梵高和高更的绘画风格。

1923年 毕业于东京太平洋美术学院。

归国后,任教于上海神州女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 参加北伐战争,

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艺术股股长。

在上海美专任教之余常欣赏京剧艺术,

偏爱画戏剧人物,并拜师学戏,

增加戏剧人物画创作的生活积累。

1937年到昆明任教于国立艺专。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辞去公职,

长途跋涉去西北诸地考察石窟艺术,

沿途卖画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多少次听到有人疑问——

关良的画有什么好,

像小孩子画的那样。

这问题很难回答,

有的说,许多人说好啊!

连郭沫若、茅盾、老舍

等大文学家都为他题画,说好!

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画家

都与他相互品题赠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是国人说的不算,还有,

德国人主动为他出画集并付与丰厚稿酬,

中国画家有这待遇的,仅有齐白石和关良。

你敢说不好?有人干脆就说,

有名就好,值钱就好!

其实,这些说法只说出了画好的结果,

好在哪里还是不甚了了。

还是问题本身就给出了答案——

好在像孩子画的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倒不是像“老莱子娱亲”

的那种让人恶心的假孩子,

而是对艺术痴迷的赤子之心。

可以说,关良的画是玩出来的。

他17岁随二哥去日本,

不学热门的化工专业,

硬是报读好玩但就业机会渺茫的美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跟从藤岛武二学画,

课余就学小提琴,

当然不是为了考级啦,

就是贪好玩呗。

“三岁定八十”这话一点也不假,

关良小时候在南京,

爱到“两广会馆”看京剧,

这就注定了他一生玩京剧、画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一般的票友而是拜师学戏,

买回髯口、马鞭、靴子,

吊嗓子、摆功架,来真的。

这样画京剧和拿照相机拍几张剧照回来画的,

自然是大有区别。

要么不玩,玩就玩得精,

深入其中,寻根究底是关良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我们若是认识了

现代绘画的理论与现代精神的话,

那时是绝对不会误解现代艺术,

毒骂现代艺术的。

一个画家是要有充分的教养的,

尤其是在现在来说,

不然他就是一个工匠。”

这话很温和地批评了

那些毒骂现代艺术的大画家。

关良就是这样一个有教养的好好先生,

完全沉醉在艺术世界里,

他的画里表现的,

就是他所有教养的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知道关良有无读过鲁迅致李桦的信,

鲁迅的意见也并非圣经,

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关良的选择。

“现在有许多人,

以为应该表现国民的艰苦,

国民的战斗,

这自然并不错的,

但如自己并不在这样的漩涡中,

实在无法表现,

假使以意为之,

那就决不能真切、深刻,

也就不成为艺术。

所以我的意见以为,

一个艺术家,

只要表现他所经验的就好了,

当然,书斋外面是应该走出去的,

倘不在什么漩涡中,那么,

只表现些所见的平常的社会状态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良是幸运的,抗战期间,

郭沫若等一批文化人

支持他在成都办京剧人物画展,

卖了画有钱去考察山胜古迹。

20世纪50年代,

苏式美术一派独大的时候,

他却有机会与李可染带着水墨画访问德国。

虽然,“文革”中他也受到冲击,

将自己心血之作用水泡烂冲进厕所里。

但比起许多在漩涡中的画家幸运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艺术不堪功用重负的时候,

艺术家就要挣脱羁绊,

企图不受任何束缚,

自由地表达,追求艺术的本体。

显然,完全不受任何条件约束

的艺术恐怕是没有的,

但是,只要有艺术存在,

这种没有终极目标的追求是

永远不会停止的。

如果我们也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画,

相信会离艺术的本质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