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都知道,三大战役结束以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基本上被消灭的七七八八了。

您都想象不到解放战争开始之前,国民党四百三十多万的兵力,长枪加大炮,飞机加冲锋枪,各种先进武器可以说全面碾压解放军,这都不算,国民党还占有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大部分城市都在国民党手里头攥着呢?

回头看看解放军,也就一百二十七万的部队,数量都不到国民党的三分之一就不说了,小米加步枪这大家伙都知道,部队还特别分散,短时间内攥起拳头都不容易。

结果三大战役下来之后,国民党就剩下七十一个军,二百二十个师,二百来万的部队。

就这些还得算上什么特种兵,机关单位,地方部队硬凑,才凑出二百来万。

回头再看看解放军的部队,已经发展到了四百万,小米加步枪也鸟枪换炮了,之前国民党有啥,解放军就有啥了。

整个就是一个大调换啊!当时就连支持蒋介石的美国人,看着这结果都感觉不可思议。

所以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当人民解放军一百二十万大军,列阵长江北岸的时候,美国人开始摇头了。

您要知道,打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美国人就一直在支持国民党,到了现在就弄了这么个结果。

美国人就算是不甘心,他也必须承认,蒋介石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这种局面之下,蒋介石为了给自己留出积攒力量,喘息的机会,在1948年的十二月中旬这就宣布了下野,将李宗仁推到前台。

一说下野,大家伙都知道,蒋介石做这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把李宗仁推到前台,让李宗仁推行所谓的和谈,蒋介石好在后边积攒力量。

所以在渡江战役之前,国民党这块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以李宗仁桂系为主,和解放军进行和谈。

另一部分是一蒋介石为主,当时蒋介石虽然丢了总统的职务,但还有一个国民党总裁身份,所以依然可以独揽大权。

蒋介石的态度,他是让李宗仁和谈,给自己争取时间,他好在后边继续扩军备战。

所以您就在这段历史中,看到了蒋介石不仅将京沪警备司令部进行了深入的扩编,变成了所谓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

您别看就加了一个字,这职权的范围可就扩大了,然后蒋介石安排了汤恩伯做了总司令。

汤恩伯是谁呀?大家伙都知道,那是除了蒋介石谁都不搭理的一个人。

那么给汤恩伯这么个职位,准备让汤恩伯干嘛呢?让他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以及江西省的部队。

所以整个长江沿线的防御线长达一千八百多公里,七十万的兵力,汤恩伯就将四十五万的兵力收归囊中。

这数字是不是挺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数据在后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恩伯占了大头的部队就守着八百公里的沿线,其余一千多公里的都是桂系防守。

那么这个数据又说明了什么?俩数据叠一块,就说明蒋介石也不认为,一条长江防线就可以挡住解放军的兵峰。

所以这个时间点上,蒋介石早就为后续做了准备,经营小弯弯,守住海岛,控制川滇,消灭桂系的思路。

这可不是小编猜的,历史可不能胡乱地瞎猜,这是《李宗仁先生晚年》这本书里头说的,小编就是引用了一下。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表示一下怀疑:“蒋介石不是还有海军吗?”

你可拉倒吧!首先解放军的战斗力的强大,这毫无疑问吧?接着是炮火相对于之前那是强大到几何倍的增加,对着对岸的敌人进行压制,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虽然说蒋介石握有海军,前头咱不是说了吗?长江防线那可是一千八百公里,蒋介石的海军够使唤吗?他就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去防守。

所以当时蒋介石的打算,把防守的重点设在了上海,进行集中防守。并且将自己六十万嫡系部队集中到了江阴这一块,至于南京基本上可以说是空的。

这说得有点远了,和主题有点不搭,咱接着说,渡江战役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内部是混乱的,充斥着和谈以及接着打下去的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

而和谈其实压根就不占主导地位,所以打那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那么我们来看看,当时解放军这里的情况。

咋说呢?共产党和蒋介石打交道都打了二十多年了,国民党那点花花肠子岂有不知道的?咱别的不说,解放战争开打的时候,国民党就拿着和谈做幌子,拖延时间,战争准备妥当之后,那管和谈的结果,签订的协议,转脸就发动了战争。

所以渡江战役之前,国民党推出来的和谈举措,仅仅是另一个阴谋而已。

但共产党当时考虑的是全局全国,全国普通老百姓不明白国民党这些思路和想法,他们不想在打下去了,和平的渴望您知道有多么强烈吗?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自打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这片土地上,打仗打的还少吗?年年打都不稀奇,月月打也不新鲜,说的夸张一点,天天打都有可能,毕竟打仗没有了,还有很多小规模的冲突战斗。

面对这种局面,所以共产党还是尽最大可能的推动和谈,让和谈成功实现,当然手头上的准备是不能丢的,就是为了防止国民党突然翻脸。

那么在1949年一月十三号的时候,毛主席给斯大林的电文中就说过:

“我们深感不安的是,这一骗局将对人民产生很大的影响,致使我们在政治上被迫再走一次弯路,即不拒绝于国民党和谈。”

这段话是《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一说中提到的。

那么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在四月一号到十月十二号,进行不断的磋商,到了四月二十号,我们就看到了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

到这里和谈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那么解放军在武装强渡长江,又做了哪些准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