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亚太日报驻墨尔本记者张烁
本周二,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终于与美国达成了认罪协议,以承认一项阴谋从事间谍活动的指控来换取人身自由,而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于昨日回到了阔别15年的故土——澳大利亚。
他的妻子斯特拉-阿桑奇(Stella Assange)表示,自己无法描述朱利安冲下飞机、穿过停机坪、扑进她怀里的那一刻。同时,她也向所有支持其丈夫的人表示感谢,尤其是总理阿尔巴尼斯,称如果没有对方的努力,就不会有阿桑奇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将阿桑奇带回家的包机费用约为52万美元(约合77.8万澳元)。但在阿桑奇登上回国航班后数小时内,仅一项众筹活动就募集到了70多万美元。由此可见其在民间的支持者人数不容小觑。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用红地毯来欢迎这位澳大利亚公民回家,至少那些“心怀鬼胎‘的国家政府和企业并不赞成让其恢复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利安-阿桑奇出生于澳大利亚,十几岁时就在计算机编程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与其共事过的人都说他精力充沛、智商极高,且破解计算机密码的能力出类拔萃。2006年,阿桑奇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网站——维基解密,从此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仅仅数年间,该网站就公开了大量与战争、间谍活动以及腐败有关的机密或限制级官方文件。更是在2010年发布了美军士兵枪杀伊拉克平民以及两名路透社记者的视频影像。紧接着又公开了前美军情报分析员切尔西-曼宁所提供的数千份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显示,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私下杀害了数百名平民且未上报。这些消息一经披露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使美国政府直接面临对外战争的严格审查。随后,美国反咬一口,称泄密事件危及到了美方人员的生命安全。
不久之后,瑞典当局对阿桑奇发出逮捕令并指控他强奸猥亵妇女。从此阿桑奇开始了为期 14 年的法律斗争。寻求政治避难未果后,阿桑奇被拘留在英国。他否认了针对自己的一切指控,称这些罪名只是为了将其引渡到美国,因为他揭露了美军严重滥用职权的行为,所以对他的起诉是出于政治动机。
当初,由朱莉娅-吉拉德领导的澳大利亚政府不仅没有对阿桑奇表示支援,甚至下令调查他是否触犯了澳大利亚的法律。万幸这一荒谬提议很快就被联邦法律官员所驳回。
阿桑奇的支持者们认为维基解密网站在揭露政府和企业机密的行动中扮演了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除了与伊拉克和阿富汗有关的文件外,网站还披露了希拉里-克林顿竞选团队领袖John Podesta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前被黑客窃取的数千封电子邮件。但反对者们却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黑客行径,并呼吁严惩阿桑奇。
在多年的争论与拉扯中,澳大利亚的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尔巴尼斯政府不再像吉拉德时期那样喜欢以美国马首是瞻,也不像莫里森政府那样偏爱哗众取宠。在阿桑奇的支持者们不断呼吁总理阿尔巴尼斯对此案施压并公开表明立场的时候,这位务实的领导人始终坚持“通过外交途径努力取得成果,而不是试图占据头条新闻”。
在近些年的外交与新闻活动中,营救阿桑奇的工作从未停止过。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也在华盛顿不断地对此案施加压力—— 在阿尔巴内斯任命他为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之前,陆克文就曾公开表示支持阿桑奇。
当阿桑奇踏上停机坪时,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在议会宣布,自己刚刚与阿桑奇通过话,并欢迎他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桑奇的律师詹-罗宾逊(Jen Robinson)称,阿桑奇的回归是澳大利亚民主和言论自由的胜利,并对阿尔巴尼斯政府表示感谢和赞扬:“我们的总理站出来对抗我们的盟友美国,并要求送回一名澳大利亚公民。”
然而,这并不是阿桑奇的支持者所期望见到的结果,而且恰恰相反。斯特拉-阿桑奇表示,她丈夫的案件是对新闻界的一个警告。“我希望世界各地的记者、编辑和出版商都能意识到美国打压朱利安的这起案件的危险性。”
正如西澳大利亚大学法学兼职教授Holly Cullen所指出的,美国司法部现在可以使用这一案例来起诉任何人,“可以用《间谍法》起诉信息发布者,并确保定罪。美国正试图对你们所有人行使域外管辖权。”
阿桑奇的律师也同意这一说法,她说:“这次起诉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应该引起各地记者的关注。”
阿桑奇的认罪为新闻界树立了一个黑暗的先例。他的律师团队一直坚持认为,公布美国情报是符合公众利益的新闻行为,揭露了所谓的战争罪行,所以阿桑奇不应该因此而受到惩罚。
回想整个维基解密案的诉讼经过,不难发现:美方提出控告,由第三方国家拘禁,最后以认轻罪的妥协来换取自由,已经是美国推进其外交管辖权,恐吓对手、钳制他国公民自由的一贯作风。但最终,英雄归来,公道自在人心!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