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字士行,他是东晋的名将,也是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一家原本居住在三国时期吴国的鄱阳郡,他的父亲陶丹在孙吴时曾任扬武将军一职。西晋吞并了吴国后,他们举家迁居到庐江郡寻阳县。

陶侃年幼的时候家里贫困,属于标准的寒门,父亲更是在他5岁的时候就病故了,只留下孤儿寡母。更难得是,晋朝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这个选拔制度看重的是一个人家族背景和门第。当时,朝廷选拔官员大多从士族中挑选,造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等现象。所以像陶侃这样寒门出身的人,想要成为晋朝高官,难度相当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陶侃有一个好母亲湛氏,这可是中国的四大贤母之一。陶侃自幼为孤儿而且家境贫寒,是湛氏辛辛苦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并供养陶侃读书。湛氏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她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等典故更是被后世被广为传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侃最初任县中小吏,仕途一直不太顺利。在朋友鄱阳孝廉范逵的引荐下,陶侃担任督邮领枞阳县令,在任上陶侃政绩斐然。接着,陶侃和安阳县功曹周访结为亲家,在周访的举荐下,陶侃被任命为庐江郡主簿。

后来庐江太守张夔向朝廷举荐陶侃为孝廉,由此陶侃得以应征到京城洛阳。在洛阳,陶侃受到西晋重臣张华的举荐,他被任命为郎中,后担任伏波将军孙秀的舍人。

没过多久,陶侃被朝廷任命为邵陵郡武冈县令,但他与邵陵太守吕岳关系不和,于是陶侃弃官回家。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晋惠帝在位期间,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末年,秦、雍一带的百姓因天灾和不断地战乱,就大量迁徙、流落到梁、益地区,这就给这两个地方带来了治安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303年,义阳“蛮”张昌在江夏聚众造反,那些流民纷纷加入其中,他们很快就拿下了荆、江、扬等州大部分地区。朝廷派荆州刺史刘弘去镇压这支造反军,陶侃被刘弘任命为先锋。陶侃在这次平乱过程中脱颖而出大败张昌,平定了这次叛乱,陶侃也因功被封为东乡侯。

公元305年,扬州刺史陈敏起兵造反,占据扬州,为了割据江南,他又派他的弟弟陈恢进攻武昌郡。刘弘派遣陶侃率军抵御陈恢。陶侃多次击败陈恢,又击败陈敏的部将钱端,成功抵挡了叛乱的蔓延。

公元306年,陶侃的人生贵人刘弘在荆州任上病故,不久陶侃因母亲湛氏病故而离职服丧。服丧期满后,陶侃被江州刺史华轶上表推荐,任扬武将军。但华轶和琅邪王司马睿关系不和,司马睿为了争取陶侃,他加授陶侃为奋威将军,陶侃和兄弟陶臻转而投奔了司马睿。

随后,陶侃出兵除掉了经常抢劫的山中蛮贼,这些人很多都是西阳王司马羕的部下,从此水陆交通安全畅通,很多百姓也都在陶侃的地盘开始过上安定的生活。

当时,荆、湘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为都被起义军首领杜弢所占据,司马睿就派陶侃出兵击败杜弢,趁机扩大地盘。然后没过多久,陶侃却因为部下王贡叛乱,自己反而被打败而被贬为平民。

好在,陶侃在王敦的力保之下重新获得职位,这次他直接击败杜弢,自此历时数年的起义终究还是被镇压了。然后,陶侃立此大功却遭到了王敦的嫉妒,王敦因此将陶侃降职为广州刺史,荆州刺史一直则给了自己的堂弟王廙。荆州的部下郑攀、苏温等人抵制王廙,陶侃差点因此丢了性命,幸亏王敦忌惮陶侃的姻亲周访才没对陶侃下毒手。

随后,陶侃到广州担任刺史,适逢杜弢余部杜弘与温劭等占据交州,陶侃三除两下就解决了他们,陶侃因功进封柴桑侯,后被封为平南将军,同时都督交州。

公元322年,王敦起兵反抗东晋朝廷,后攻入建康,把持东晋朝政。交州豪强梁硕不服王敦,王敦先是派武昌太守王谅为交州刺史,让他收拾梁硕,但是王谅被反杀了。最后,还是陶侃成功将梁硕击杀,平定了交州,他也因此兼领交州刺史,进号征南大将军。

两年后,王敦之乱被平定,晋明帝司马绍为了制约丞相王导的权力,他一方面重用外戚庾亮、流民帅郗鉴等,同时开始提拔江东士族。陶侃也趁着这个好时机,他被朝廷任命为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荆州刺史。荆州的当地百姓听说陶侃能重新管理这里,都互相庆贺,可见陶侃在当地深得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325年,晋明帝病死,年仅5岁的晋成帝司马衍即位,舅舅庾亮以外戚身份辅政。庾亮对陶侃这个封疆大吏颇为忌惮,时刻防范着陶侃,他甚至对人说“吾忧西陲(指陶侃)过于历阳(苏峻)”。

然而在庾亮的一再刺激,东晋还是爆发了苏峻的叛乱。苏峻很快就攻入了东晋都城建康,陶侃的儿子陶瞻被乱军所杀。很快,陶侃与出逃的庾亮达成了和解,他们会同江州刺史温峤一同反攻苏峻。最终苏峻之乱在众人合作下得以平定,东晋政局这才转危为安。

叛乱平定后,陶侃并没有趁机居功自傲,他回师江陵。东晋朝廷很快论功行赏,陶侃也因此升职为侍中、太尉,加授都督交州、广州、宁州等七州军事,他的地位及威望得到大大提升。

公元330年,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江州刺史刘胤,陶侃出兵讨伐并拿下了郭默,结束了这次叛乱,陶侃也因此控制了江州。

两年后,陶侃派人经营巴东,同时派兵西伐樊城,后又攻下新野,收复了襄阳。鉴于陶侃的显赫功绩,东晋朝廷拜陶侃为大将军,赐予陶侃如西汉丞相萧何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然而陶侃却上表坚决辞让。

晚年的陶侃已经是位极人臣,但是他“深以满盈自惧,不预朝权”,期间他多次想告老回到封国,但都被部下苦苦相留。

咸和九年,陶侃在病中上表逊位,随后他派部下殷羡将官印节传等送还朝廷。在离开荆州之前,他将军资、器仗等,都统计得一清二楚,封存仓库后亲自上锁,将荆州事务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

不久,陶侃在樊溪逝世,享年76岁,晋成帝下诏追赠他为大司马。唐代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宋代的古代七十二位名将中,陶侃均有一席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不喜欢喝酒、赌博,做人谨慎,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史书记载他在任上“务勤稼穑,虽戎阵武士,皆劝励之。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役所致,欢喜慰赐;若他所得,则呵辱还之。是以军民勤于农稼,家给人足。”,他的政绩有目共睹,为人所称道。

陶侃的一生带给后人的启示:人若处于低位逆境,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如果有一天得志身居高位,那也不能得意忘形,而是要不忘初心,笃行致远。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