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王帅

编 / 郭阳

18强赛抽签结果出炉,国足作为第五档球队,不出所料地拿到了一手「下签」。当然,拿了赠票的咱们就不挑座位了,甚至还有球迷继续憧憬出线——万一,咱们一不小心就去到了扩军的美加墨世界杯呢?

实际上,从2024年这届南北美合并的美洲杯开始,算上2025年新版「俱乐部世界杯」,到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再到正在申办且几率很大的2031年女足世界杯,以及「压轴表演」——被国际奥委会指派为唯一候选人的2034年盐湖城冬奥会......未来十年,在美国举办的赛事可是不少。

扎堆而来的体育大赛,造就了一个世界体育的「美国超级周期」。

或许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这没什么可惊讶的:美国体育产业一向发达,大赛办得多一些也是应该的。然而自打在2003年临时接手了女足世界杯,美国已经连续二十年缺席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Front Office Sports

与之相对应的是,过去二十年,我们见证了体育世界的重心先后在东亚、南美和阿拉伯这些新兴地区轮转。如果说影响力等于话语权,那么国际体育在这二十年的走势,也恰好暗合了世界多极化的脚步。

于是不难解释,为什么美国人至今仍对2022年世界杯总决选的失利耿耿于怀,甚至不惜扳掉了国际足球一众大佬。在这样的热望下,对于即将到来的「超级十年」,美国体育产业也有不少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世界杯申办舞弊案之后,国际足坛一众大人物纷纷被扳掉 图源:ESP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足球瞄准美国,

男足能否复制女足的成功循环?

数十年来,坐拥全球最「肥沃」体育消费土壤的美国,一直是足球梦寐以求的「奶与蜜之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贝利、贝肯鲍尔、克鲁伊夫为首的第一波「淘金热」,就为这片大陆种下了足球的种子。1994年男足世界杯和1999年女足世界的成功举办,更是伟大的里程碑:随之启动的MLS成了美国本土足球的象征,女足的鼎盛也让「山姆大叔」在国际足球圈得以占据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世界杯决赛 图源:FourFourTwo

那恰恰是美国体育的上一个超级周期(1994年世界杯-1996年奥运会-1999年女足世界杯-2002年冬奥会-2003年女足世界杯)。足球自此登堂入室,在三十年间逐步发展成美国「第五大职业赛事」——要知道,顶在足球头上的,可是陪伴了几代美国百姓、已经融入到本土生活的「四大家族」(NFL、NBA、MLB、NHL)。颠覆秩序,谈何容易?

现在,机会来了。

根据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今年2月的最新统计,足球已经超越冰球,成为「最受美国人喜爱的体育运动」第4名,受众人口比例从本世纪初的2%涨到了8%,用美国总人口的3.33亿换算,就是2600万人的规模。

如果把统计范围精确到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足球的排名则会进一步超过棒球上升到第3名。要知道,头2名里,NFL作为美国国民级赛事地位不可撼动,而NBA可是美国体育产业苦耕了近80年才有的今日成就,足球有如此排名已堪称不易。

势头是喜人的。美国州立中学协会联盟的权威数据显示,1980年代,全美高中生踢足球的,男女加到一起只有20万;这一数字在本世纪初的超级周期后达到60万;到了2022年,已经超过了80万。值得一提的是,这80万里还有一半是女生,而40年前,踢足球的女生只有不足5万人。

此外,由于足球相对较低的受伤概率,「乐于见到自己的孩子参与足球」的美国家长已经达到了86%,甚至胜过了冲撞强度过大的美式橄榄球。

看球的人也在变多。

知名调研分析机构Ampere Analysis研究显示,2023年一年,美国媒体为足球赛事版权总共支付了13亿美元,是2015年的3倍有余。而这个数字也意味着,美国贡献了当年度世界足球版权花销的8%,位居全球第6,前5则正是欧洲五大联赛的主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已是足球赛事版权大玩家

图源:美国国家队

数据展示了清晰可见的内在逻辑:大赛成功——人口普及——产业发展——精英培训——大赛成功,如此往复,正向循环。

在一众案例里,美国女足就是最好的证明:见证了1999和2003两届本土世界杯盛况的少女们,在2015年和2019年亲手拿下了世界杯的两连冠,美国女足的历史地位就此锚定。也正是这批人的前赴后继,终于造就了美国女足联赛商业价值飞升、俱乐部估值破亿的伟大时刻。

所以,压力给到美国男足和MLS了,各方各面都已为新周期蓄满了力,他们能复刻女足的传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赛扎堆,美国基建就扛得住吗?

在德国欧洲杯前线的达人们,最近不约而同发布了类似的内容:德国铁路和地铁的运营调度让人有多无语,所谓「德国是欧洲最严谨、最高效国家」的滤镜瞬间碎了一地。

要知道,德国面积不过35万平方公里,10座举办城市还都是放之全欧都数得着的发达城市。而美国将要面对的是:世界杯,要在91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的11座城市,举办78场足球赛;奥运会,要把30多个大项的1.5万名运动员,安排到大洛杉矶地区方圆9万平方公里的几十座场馆里,同时接待上百万游客。

举办大赛对美国基建的考验,强度远大于德国。

当然,看着巴黎奥运会和德国欧洲杯状况百出,美国人已经紧张起来了。在一项名为《奥运城市交通援助法案》的统筹下,整个洛杉矶都市区已经安排了小200个基建升级改造项目,光是洛杉矶地铁的升级项目就有15个。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全长约3公里、用于快速运送每天来往SoFi体育场(洛杉矶奥运会主场馆)的3万人的轨道专线,造价14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Fi体育场外的快轨专线

图源:洛杉矶商业周刊

「由于基建不力,洛杉矶的社区经历了几十年的分裂,我们要做出纠正,为全体人民创造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这是洛杉矶需要做出的改变,奥运只不过加速了这一切,」洛杉矶奥委会主席凯西·沃瑟曼(Casey Wasserman)慷慨陈词,「机会千载难逢!」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很骨感。洛杉矶奥组委早就言之凿凿,69亿美元预算「不会用于城市基建」。所以钱从哪里来?洛杉矶城市和整个加州自然要负担大头,不过这次联邦政府也慷慨解囊,直接拍出9亿美金专项用于洛杉矶交通系统的换代。

洛杉矶的图景正在全美上演。事实上,11座承办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城市,或多或少都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也由此成为了美国「大基建时代4.0」的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进入「大基建时代4.0」

图源:布鲁金斯学会

熟悉美国历史的朋友知道,美国曾在上世纪3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经历过三次「大基建时代」,正是这三个时代,为美国的现代生活面貌打下了基础。而2021年3月,拜登政府发布的2.3万亿美元基建计划「Build Back Better」,则标志着美国正式进入第四次「大基建时代」。

我们并不想夸大体育在巨型国家计划中的份量。恰恰相反,美国每一次「大基建时代」的来临,体育都是其中的受益者。

1930年代,大型公共工程的兴建让全美几百座大型体育场拔地而起,不仅为体育产业带来了硬件基础,更一举奠定了美国「大学有大场、大场办大赛」的行业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代,体育场作为公共工程在多地大学建设

图源:圣母大学

到了60年代,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为全国主客场联赛的开拓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助推了在城市新区建设多功能综合体育场的规划;

90年代,「互联网新基建」的全国铺设则让美国体育完成了信息化转型,搭上IT快车迎来产业爆炸。

匆匆又是三十年,第四个「大基建时代」,对老旧的公交、水务、电力及网络系统的升级重组正是整个计划的重头戏,也让即将到来的「超级周期」借到了东风。

大赛期间,包括SoFi体育场、快船队新主场「财捷集团穹顶中心(Intuit Dome)」在内的新场馆将「惊艳亮相」,而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大都会人寿体育场等等老场馆也将「荣耀归来」,为新的「大基建时代」画上华丽的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oFi体育场将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举办游泳比赛

图源:洛杉矶奥组委

又一个体育扎堆而来的大时代到来,这一次美国的新基建成果如何?有意前去观赛的体育迷们,到时不妨好好体验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赛走到十字路口,商业化急需再探索

体育从业者们想必听说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全球体育商业化的转折点。正是当年洛杉矶奥组委的创新突破,让奥林匹克运动「起死回生」,自此和世界杯并列两大全球顶级体育IP,其市场开发模式也被之后几乎所有赛事引为典范,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体育商业史的里程碑

图源:体育画报

到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满脑子搞钱的美国人甚至因为商业化举动实在过分而被国际奥委会严厉警告「别只想着钱!」

又三十年过去,现在,轮到美国人跟国际奥委会和FIFA说:「大人,时代变了。」

从1984年开始,历经整整40年发展,以「赞助+转播+特许+门票」为四大支柱的现代体育商业已高度成熟,反复精耕细作之下,几乎每一个可变现的角落都被充分挖掘,大型赛事的商业「天花板」隐隐浮现。你看吧,现如今申办世界杯远比奥运会抢手,正是因为足球商业的增长空间尚大于综合运动会;而所有大赛主办方都在强调「节省开支」,不就意味着没什么油水了嘛。

所以,当美国再次开启大赛周期,产业的期待是,美式商业思维能否给体育赛事打破「营收天花板」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探索已经开始了。

足球转播画面里,见缝插针的广告位越来越多。而2022年世界杯期间,福克斯体育就找到了从球队入场仪式国歌完毕到正式开球之间这片「不起眼」的空白期:它足够短,所以没有观众会调台不看;它又足够不重要,所以即使不播也对观赛毫无影响。

而这个「天选广告时段」,被福克斯命名为「黄金单元」——从这个名字,你就能猜到福克斯赚了多少。现在,福克斯想把这个操作带到2026世界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福克斯体育

包括,在欧美越发流行的体育场大屏万人观赛场景,甚至于机载和船上直播,变现潜力都是巨大的。

国际奥委会「纯洁场地」的反商业原则也在松动。就在这个6月,国际冰联第59届全体大会正式宣布,解除对花滑运动员比赛服的商业权益禁止。虽然目前该规则还没有和冬奥会达成一致,但可想而知,国际冰联必然会为此全力以赴。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商业化程度低的项目,利用奥运会的曝光「好好挣钱」是不可磨灭的诉求。所以一旦国际冰联取得进展,效仿者必然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美国代表团

从理论角度来说,奥运会也好、世界杯也罢,都是欧洲体育模式百年发展的至高结晶,美式体育则被视作是自成一派的「闯入者」。因此,在体育产业模式日渐定型的今天,美式和欧式思维在未来十年周期的强融合,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发展的必需。

「美国见!」笔者一位业内的朋友,近来每次寒暄都会如是说。的确,从现在开始很多年,美国都将是世界各国体育从业者奔赴的比赛所在地。

对于普通体育迷和球迷而言,大家的心愿是届时的大赛中,可以有更多中国元素的身影,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中国足球。而对于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赛事表演业而言,当体育大赛走向时代的十字路口,未来10年的美国体育,正在融合各方文化与思维,给出一个他们的答案。

*封面及文首图源:CN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