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6月,东北孩子的“警报”就开始拉响。社交媒体上,“东北孩子的噩梦就要来了”登上热搜。

啥“警报”?豆角上市警报,东北的菜市场已开始被各种豆角大军攻占。

啥“噩梦”?顿顿吃豆角,一场豆角“盛宴”眼看就要在各家各户展开。

让东北孩子又爱又恨的豆角,到底是怎么统一了东北的餐桌?

豆角,天天见

最近,有一段对话几乎出现在每一个东北家庭。

“妈,中午吃啥?”“豆角。”

“晚上呢?”“豆角。”

“明天呢?”“豆角。”

有网友表示,在夏天,一周至少和豆角见五次面,一天三次也不是不可能,女朋友男朋友也没见这么勤。

为什么顿顿吃豆角?东北爸妈最有发言权。

在过去,东北的夏天,果蔬品种远没有现在丰富,所以家家的巧手爸妈都卯足了劲儿,用有限的食材烹饪出无限的可能。

而豆角,不仅便宜、常见,还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难怪东北妈妈常说“夏吃豆,胜吃肉”。

更关键的是,豆角自己争气,妥妥的东北硬菜之光。

它既能当主角,烀豆角、炒豆角、炖豆角、拌豆角……煎炒烹炸怎么样它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也能做配角,就没有豆角搭配不了的菜。

豆角炖土豆,土豆几乎就像土豆泥一样裹在熟而不烂的豆角上,每一口都香糯。豆角炖排骨,吸足了肉香的豆角懒懒地倚在大块排骨边,筷子一夹,才知道有多鲜。豆角炖粉条,豆角的一方清甜尽数交代在粉条中了。还有豆角肉馅的包子,一口咬下去,满口的鲜香,谁能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换句话说,虽然是顿顿吃豆角,但每一顿都不一样啊。这就导致了东北人夏秋季的餐桌上,没有豆角那就是不完整的。

但就算是美食,也经不起这么高频率的“轰炸”。于是,东北孩子对豆角的情感就格外复杂,又爱又恨。爱你的美味与多变,恨你的“无处不在”。

但只要一离开东北,豆角又变成了一种情结,一种归属感。没有一个在外生活的东北人,不对家乡的豆角念念不忘。

有外地工作的东北网友自豪地说:“我不会做饭,但就豆角做得好,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天赋觉醒!”足见从小吃豆角长大的东北孩子,对豆角的感情那可不是一般的深。

一句话,东北人离不开豆角,正如豆角也离不开这片肥沃黑土地的故乡。

那么多蔬菜,为什么偏偏是豆角?

豆角能占领全东北的餐桌,自然离不了它极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东北人口中的豆角是油豆角,不同于其他省份吃的四季豆、豇豆等品种,而是一种东北特有的菜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之所以多在东北出产, 是因为相比于四季豆、扁豆等其他菜豆,油豆角对温度、湿度适应性更差,病虫害敏感性更高,东北的气候非常有助于其生长。

具体而言,油豆角耐热性较差,高于30℃的气温会使其植株发育不良和落花落荚。东北地区的夏季平均温度仅在20~30℃,是油豆角生长的理想温度。同时,油豆角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南方较高的湿度环境带来相对高发的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会对油豆角的质量产生威胁。

对环境的“挑剔”让油豆角成了东北人的专属。虽然北菜南运在不断发展,专家也在培育更适宜南方种植的油豆角品种,但油豆角目前依然主要出现在东北人的餐桌上。

在东北三省之中,黑龙江是油豆角产出大户。根据2023年黑龙江农业农村厅的报道,黑龙江种植油豆角的面积已经达到30万亩,也就相当于200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我们熟悉的洛阳、泉州等城市的总面积就在200平方公里上下,也就是说,黑龙江的油豆角种植区连起来有一个洛阳那么大!

在如此大的种植面积之上,油豆角家族也发展得十分繁盛,品种甚至达到30几个:将军一点红、黄金勾、兔子翻白眼、家雀蛋······五颜六色让人挑得眼花缭乱。于是,油豆角凭借着其极大的产量和众多的品类在丰收时一举攻陷菜市场。面对着一整排的油豆角,谁会不买一点回家呢?

图源:图虫创意、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油豆角也不光是以量取胜,更是实打实的质量王者。为了生产出优质的油豆角,黑龙江专门建立了油豆角的产学研基地、全国首家油豆角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持续进行油豆角质量的改善和新品种研发。

以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冯国军为带头人的团队,在2023年成功选育出24个新品种的油豆角。这些品种在耐热性、抗病性等方面的表现均有所提升,有的适合在南方栽种,有的适合“北菜南销”,还有的适合用于速冻加工、罐头和预制菜。这些新品种的出现使得油豆角逐渐从东北走向全国人的餐桌。

除了亩产原因,东北独特的饮食习惯也助长了豆角占领餐桌的嚣张态势。

若是在南方的饭店点一盘青菜,那端上来的总是一盘只有绿叶菜的纯“青菜”。比如广东习惯吃清炒菜心、湖北吃空心菜、四川吃豌豆尖。

但由于东北气候寒冷,多霜冻、少阳光,不适宜大多数绿叶菜生长,因此东北人吃的传统蔬菜大多不是“绿的”,而是土豆、萝卜、南瓜等耐储存的蔬菜。这时,绿色的豆角可不就是实打实的“青菜”了。虽说并不是把豆角当绿叶菜吃,但作为一种绿色的蔬菜,吃豆角确实给东北人一种在吃“青菜”的感觉。这种不成文的习惯渗透进东北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中也使他们增加了吃豆角的频率。

炖菜好搭子

豆角之所以受东北人欢迎,除了其本身的魅力,还离不开烹调方式的助攻。

一提到东北菜,大家总是想到铁锅炖、乱炖、小鸡炖蘑菇……怎么都是炖的?

其实,东北人喜欢炖菜的传统与其取暖方式有关。在过去,东北人要在屋内烧火炕来度过寒冷的冬天。为了节约能源,大部分人家的建筑结构都是将厨房的灶台连通着室内的炕,这使得烧灶时产生的热烟和热气能够通过炕底的烟道,在炕内盘桓,烧暖火炕。其后烟气再经由烟囱排到室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基于多能互补的农村火炕供暖系统》

因此,小火慢炖的烹饪方式能让热量被长时间的释放,使得屋内的火炕也热起来。无论是炖煮的过程还是吃一碗暖融融的炖菜,都让人在寒冷的冬天暖和起来,于是“炖”也就成为东北的重要烹调方式了。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东北炖菜里都有豆角的身影。可以说,每一道成功的东北炖菜,背后都有一群油豆角在撑场子。

除了最经典的豆角土豆炖排骨,在乱炖、铁锅炖里也基本都会放豆角。炖豆角能俘获这么多东北人的心,是因为豆角的结构非常适合采用炖的方式进行烹饪。

油豆角本身生硬不易熟,炖煮的长时间加热会使油豆角的细胞壁逐渐软化,细胞内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渗出,使得豆角变得更加软糯。这种细胞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了豆角的口感,也使其更容易吸收汤汁和油脂。

油豆角内部孔洞较多,尤其是当其被切成段状炖煮时,这些孔洞更加明显,增加了油脂的附着面积。所以在炖煮改变其细胞结构的加持下,油豆角出锅时便总是“油亮亮”的,吃起来也因为吸满了油脂而香气四溢,俘获了许多东北人的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相比于豇豆、四季豆等其他菜豆,油豆角的豆荚大,不易消化。炖煮可以使油豆角的豆荚变得软面,减少其纤维感,从而更加适合咀嚼和消化。而且,油豆角的营养含量很高,尤其是其蛋白质含量,可达到干质量的20%以上。炖煮的过程能使油豆角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和溶解在汤汁中,从而被人体更好地吸收。所以说,从吸收和消化的角度来看,油豆角也是非常适合炖的一种食材。

总之,油豆角凭借着其百搭又美味的属性,一年年地占据着东北人的餐桌。对于爱吃豆角的人来说,每年夏天都是“盛宴”。

参考文献:

[1]刘琦.黑龙江省油豆角产业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07):55-56.

[2]董新英.油豆角东北“硬菜”的产业化之路[N].黑龙江日报,2023-07-31(003).

[3]周子洋.基于多能互补的农村火炕供暖系统[D].山东建筑大学,2020.

[4]l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大学研究团队成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让一株豆角长出“金豆子”[N].(2023).黑龙江日报

作者:宋骐羽

编辑:田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