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转轮手枪曾盛行一时,一战中各国主力的手枪几乎都是转轮手枪,如美国的柯尔特转轮手枪、英国的韦伯利转轮手枪、沙俄的纳甘转轮手枪、奥匈帝国的加瑟转轮手枪、法国的里福瑟转轮手枪等,各国装备转轮手枪的总数在100万支左右。

一战之后,转轮手枪逐步被自动手枪取代。毕竟,作为军用武器的手枪,要尽可能高效地杀死敌人,就需要更远的射程、更大的威力、更持续的火力、更准确的精度和更高的可靠性,这都是转轮手枪所不能胜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次世界大战时,除了英国还装备韦伯利转轮手枪以外,各国都换装了半自动手枪和自动手枪。

美国装备了勃朗宁M1911半自动手枪,苏联装备了托卡列夫半自动手枪,德国装备了鲁格自动手枪,连日本也装备了南部十四式半自动手枪(王八盒子),中国则有数量众多的毛瑟军用手枪(盒子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连长以上军官基本都配备了半自动手枪和转轮手枪。尤其是高级军官,比如旅长、师长、军长等,大多配备转轮手枪,因为他们实际开枪的可能性不大,手枪大多数时候只是作为一个象征性的饰物。

当时中国军队装备转轮手枪的种类极多,不过就总体而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另一种则是柯尔特转轮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柯尔特转轮手枪基本都是从美国购买,型号以M1917最多。

柯尔特M1917转轮手枪是一战期间,美军为了弥补一线M1911勃朗宁半自动手枪数量不足的应急手段。

因此,柯尔特M1917转轮手枪生产的数量很大,有几十万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