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预约挂号就医,对于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年轻人来说易如反掌,但对于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年4月,深圳市检察院收到一条无障碍挂号就医的公益诉讼线索,反映我市部分医院线上及线下挂号就医未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影响特定群体的就医需求。

“创造无障碍就医环境,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参与、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检察机关义不容辞。”为进一步了解公益受损事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先后对深圳8家市级医院就电话热线、线上预约平台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座谈,了解全市就医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情况。

同时,市检察院与市盲协开展联合调查,对深圳4家市级医院、6家区级医院的线下自助业务办理终端设备以及现场号源预留等情况进行实地勘察。

经调查发现,确实存在部分线上预约挂号平台未达到无障碍设计标准、部分医疗机构未提供电话预约挂号方式、自助挂号终端设备未配备无障碍功能、医疗机构未按要求预留专门现场号源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5日,市检察院召开推动就医挂号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听证会,针对案涉情形是否对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便捷就医权益造成损害听取参会代表与听证员意见。

会议由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梁媛主持,市人大代表陈家发、刘宝瑞、曾迈担任听证员,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出席听证,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陈雷,市老年协会党支部书记、驻会副会长邵桂玲,“益心为公”平台志愿者、市盲人协会会长马景阳应邀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证会上,梁媛副主任阐述了本次听证会的目的及意义,随后王栋华检察官详细介绍了案件情况和法律依据。接着,市残联、市老年协会代表及志愿者分别发表了意见。随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围绕听证事项作出说明。

“这场听证会很有必要,关注弱势群体,及时发现民生问题,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检察机关和志愿者点赞!”听证员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重点围绕医疗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预约挂号情况、行政主管部门履职情况进行提问。

经评议,听证员一致认为医疗机构存在的线上线下挂号就医服务无障碍建设不完善、挂号渠道不顺畅等问题,损害了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并指出行政主管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依法全面履职,确保整改到位。

行政主管部门代表表示对听证意见照单全收,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就医挂号无障碍整改,确保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可以自主获取医院号源信息并实现独立挂号就医,切实提供更加人性化、考虑特殊群体需求、无障碍环境完善的医疗服务。检察机关也将结合听证情况对案件依法作出处理。

“听证各方从各自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与针对性的观点和意见,贴近案件事实、符合案件实际,这些意见是我们依法处理案件的重要参考。”梁媛副主任表示,实现无障碍挂号,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社会法治环境、公共服务、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关乎社会文明进步与公平正义。

“心有爱,行无碍。”有关人员表示,深圳检察机关将持续积极履行公益诉讼对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检察职能,着眼于百姓的“身边事”,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全面履职,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充分、便捷地融入社会,感受这座年轻城市的美好与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 吴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