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点赞了上海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动的决心和效率。”在近期召开的一场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德国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点赞了上海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这与上海警方破获的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有关。2021年末,长宁分局经侦支队民警在走访辖区企业时,外资企业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起,公司一款汽车配件投放市场不久,市面上就出现了与之非常类似、功能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与博世公司花费数年的投资、研发过程相比,研发面市的速度很快。

“设计生产这款‘竞品’的企业H公司,有两名高管曾在博世的一家子公司工作过,有接触博世公司产品图纸等资料的权限。”长宁警方经初步调查,怀疑这是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

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是侦办难度较高的案件类型。与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等相比,因商业秘密有着技术型、专业性、涉密性等多重属性,在侦查取证、论证犯罪方面有一定难度,一旦某一个环节跟不上,很可能就形不成闭环。

博世公司被疑似侵权的产品,是一款关键汽车配件,广泛使用于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而涉嫌侵权的产品,与之功能接近,但售价更低,案发时已向市场批量供应。

这类案件在国内缺少相关案例,同时涉案产品的专业技术性高,取证难度非常大。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长宁警方第一时间入驻博世公司组建专班,该产品涉及的技术秘密点,同时对王某等人在职期间可能存在窃取商业秘密行为进行了全量复盘。

调查中,警方捕获一条重要线索:王某等人在职期间曾多次以测试产品的名义,带走博世公司产品后并未归还。顺着这一突破口,民警会同公司方梳理大量材料,掌握了王某等人私自带走研发产品的证据。与此同时,经过专业机构鉴定,竞品公司产品确认存在侵犯博世公司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

充分掌握犯罪证据后,长宁警方第一时间赴外省市,将郑某和王某两人抓捕归案。经查,2019年11月起至案发,王某、郑某违反保密协议,对窃取的样机产品进行拆解,结合其掌握的技术秘密及非法获取的相关数据制造产品,两人还在任职期间通过邮件外传、拍照存储等手段非法获取图纸、客服技术文档等材料。

不仅如此,民警在调查中还发现竞品公司负责人张某同样存在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张某创立公司并伙同王某、郑某窃取博世公司商业秘密,后主营相关产品以此牟利。据此,长宁警方于2022年11月将张某抓捕归案。经统计,该案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

今年4月,被告公司、王某、郑某、张某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长宁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博世公司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立足公安主责主业,积极探索实践“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链条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今年以来,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职务侵占等涉企经济犯罪案件928起,追赃挽损4.46亿余元。

除防范和打击各类侵害企业健康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外,上海警方还在服务企业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今年3月,浦东新区新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205公里,浦东公安交警部门基于自动驾驶测试的现实需求,专门开展了一系列路政设施优化工作,包括完善信号灯布局,提升标志和标线指示效果等,以最大程度降低测试车辆的识别难度,让车辆上路行驶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