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主席,告诉你个好消息!”1975年4月,杭州西湖湖畔,毛主席漫步在湖边散心,随行的工作人员快步跑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电报。

“知道了。”毛主席平静地说出三个字,然后一脸凝重地望向远处的湖面,并没有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电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一脸疑惑地说:“主席,我还没说什么事情呢,你就已经知道了?”毛主席眺望片刻,缓缓地回头说“不就是我们那个‘老对手’去世了嘛。”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病在自己的官邸中去世,远在杭州的毛主席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却显得出乎意料的平静。

斗了大半辈子的俩人其实互相之间比谁都了解对方,1949年,蒋介石败退逃往台湾岛之际,有外国记者到北平(今北京)采访毛主席,问他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失败。

“草头将军嘛,没啥厉害的”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国民党军队中,其实也有一些打仗打的不错的,只可惜蒋介石不肯重用,否则也不至于败的这么惨。”

毛主席为什么这样说?蒋介石手下又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将领第一人”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后,国民党部队在东北集结重兵,试图一举拿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东北地区,为此, 还特意从联合国将孙立人给调到了东北负责指挥新一军。

孙立人,这个被誉为国民党将领当中的“第一人”,给了东北野战军巨大的压力,一度将东北野战军“逼走”。

最后还是林彪以退为进,主动保存实力,战略性的转移,才稳定住了局势,后来蒋介石用杜聿明换下了孙立人,东北野战军一路高歌猛进,东北没过多久就彻底解放了。

当时林彪还为了庆祝孙立人被调走,在哈尔滨悄悄庆祝了一番,可见孙立人的“难缠之处”,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听到消息后,也高兴地说道:

“我们唯一的对手,现在被杜聿明赶走了,可见东北的胜利是必然的,解放全东北,指日可待喽!”,可见毛主席对孙立人的评价。

孙立人还有一项记录,就是“国民党军队中惨败次数最少的将领”,还被称为“中国的隆美尔”,“丛林之狐”。

孙立人是安徽省庐江县人,家境不一般,上过私塾,9岁时就随父亲去到青岛德文小学学习,12岁时再次迁往北京。

孙立人的脑子特别聪明,到北京的第二年,清华学校招生,孙立人又特别喜欢清华学校的工程师专业,就去报考了可以留学美国的清华预科班。

结果,几千个报名人数当中,14岁的孙立人夺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等到4年的中学上完,孙立人直接就进入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

在成为军人之前,孙立人的理想是当一名工程师,而且还是清华校篮球队的队长,率队拿过全国冠军,更在1921年代表中国击败日本队和菲律宾队,拿过中国第一次的篮球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不参军的话,孙立人就会在运动员和工程师之间做一个选择,当作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1924年,孙立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开始了远赴美国留学之旅。

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了1年多后,跌宕起伏的中国命运改变了孙立人的想法,他考取了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改学军事专业。

毕业后的他先是到欧洲国家参详,学习英、德等国的军事思想,1928年才回国加入国民党,一加入就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

孙立人有一套自己总结出来的“练兵宝典”,里面融合了他在美国留学和欧洲学习时的军事思想,对于部队系统化的训练很有成效。

这段时间,孙立人就一直负责军校的训练工作,他真正大放光芒的时候是在抗日的战场上,淞沪会战一役,孙立人率部队击退日军7次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因为在偷袭日军时被日军发现,孙立人的部队遭到日军猛烈的炮火,被迫撤退,自己也身受重伤,退到了后方养伤。

这之后孙立人一直在后方练兵,也因此和杜聿明结下了“梁子”,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是蒋介石的“嫡系”,更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

孙立人则属于海外留学派,当时国民党内部就有人向蒋介石推荐孙立人,蒋介石也比较欣赏,有意要培训孙立人,结果杜聿明就有点不乐意了。

尤其是1941年新编第38师组建的时候,杜聿明本想派自己的手下前去担任师长,可蒋介石却将新编第38师交给了孙立人,杜聿明心里就默默地记恨起孙立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1942年入缅甸作战时,孙立人率新编第38师,以7、800人击败了日军一个联队3000余人,更是歼灭了日军一个大队共1200多人。

这一战打响了孙立人的名声,也赢得了“丛林之狐”的称号,更为重要的是,孙立人开始逐渐得到蒋介石的赏识。

然而当时的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是杜聿明,后来因为战场形势不利,补给线被日军切断,中国远征军必须要撤退了,杜聿明就指挥部队向国内撤去。

可熟知丛林作战的孙立人却带着部队往相反方向的印度撤退,两人就发生了争执,杜聿明本身就看孙立人不爽,便丢下孙立人独自率部队向后撤去。

结果杜聿明刚撤到野人山地区的时候,就遭到了日军的袭击,损失惨重,仅野人山一战就占到了入缅甸作战损失人数的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杜聿明背了大锅,但是他反咬一口,说孙立人不服从命令,要伺机“反叛”,蒋介石当时也是左右为难,孙立人不服从命令可是大忌,但事实证明反倒是杜聿明指挥错误。

好在最后杜聿明在撤退回国的路上感染疾病养病去了,而孙立人也从印度反攻回缅甸继续作战,还立下多次战功,蒋介石一个“功过相抵”就混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