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6月27日,在2024 ECDC萤石云开发者大会上,萤石网络发布了蓝海大模型。萤石智能算法总经理程战战表示,通用的大模型技术属于互联网大模型,天生缺少与设备的交互,不具备具身记忆,端云协同能力也存在明显短板,萤石要做的就是提供面向物联网场景的“蓝海大模型”。

程战战介绍,蓝海大模型是面向物联场景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具备开发开放、基础交互及具身代理三大体系化AI(人工智能)能力,覆盖从设备感知到设备执行全链路,接入的设备多种多样,能够感知世界空间信息,处理多模态数据,进行精确识别与理解,最终规划指导设备做出响应。

“除了应用在自身智能家居行业,也将进一步开放给行业开发者,例如对于原子算法,这些算法是AI开发者的基础能力,覆盖从基础的数据治理工具到模型部署等AI工具,可以直接进行调用与使用。”程战战说。

实现端云协同,需要提供创新的AI解决方案。萤石的端云协同算法能力,包含了73种基础感知算法,覆盖文本、音频、图像及视频,如人脸识别、人形检测、OCR等,可以被直接调用与使用,供开发者做出对应的AI解决方案。

对于交互或生成式类算法,萤石也提供了26种能力,覆盖语言交互、图像生成、多模态交互,及多种具身代理服务。“AI技术应用也可能伴随风险,萤石十分注重AI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控,正在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相关算法的安全测评、备案等手续。”程战战说。

截至2023年底,萤石云平台已拥有超过31万名开发者客户,场景涵盖了零售连锁、畜牧养殖、教育教学等音视频应用普及的众多行业。

萤石网络政企业务部总经理薄法强表示,有音视频技术覆盖的地方,必然催生通过音视频带来管理效率提升亦或是业务方案创新的需求,AI技术正在成为萤石过去沉淀验证的海量基础能力的催化剂,让开发者与行业客户看到了不同行业前行的新路标,平台的开发能力也在需要不断迭代,对于大模型的场景化应用,智慧物联和视觉能力十分重要。

大模型带来了准确率的提升,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任务,但也让企业面临新的挑战,比如AI应用开发变得复杂,运行大模型带来的巨大的成本支出。萤石云系统架构负责人明旭提出了以AI为核心的新一代架构—萤石HomePlay OS,一个围绕人、家、商业,以提升用户的生活及工作体验为目的,通过提供智能代理及以视觉为主的AI能力,让开发者可以快速、灵活、低成本的方式开发自身智能场景或应用的平台。

明旭表示,“OS” 意味着萤石并不希望所有业务都由自身完成,而是将这些能力开放给开发者,与开发者共同建设,结合萤石蓝海大模型升级的智能视觉巡检组件适用于自助门店、收银防飞单、餐饮规范治理和无人服务防纠纷等各种行业的远程巡检场景;智能视频客服组件主要用于提供远程视频连线服务,提供了数字分身复刻能力,融合萤石蓝海大模型,可以实现全天候的音视频连线服务,帮助开发者打造专属的个性化智能服务,目前已在零售、银行、医院、景区等自助化场景落地。

对于开源问题,明旭认为,是否开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是全部开源就都是好的,大模型和解决问题之间还存在着落差,有一些底层问题,开源后无法继续推动技术的再升级,因此仍然需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技术的进步和解决方案的完善,这也是AI价值的长线释放。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李晓丹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