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上海正持续深挖红色家底,开展红色资源普查试点,尤其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上海践行、发展的红色印迹。"建党历史是起点。"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介绍,党史"教室""教材"也进一步拓展到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资源。

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先进的工业和科技基地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紧抓浦东开发开放机遇,跻身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使命担当;新时代以来,上海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当排头兵、先行者,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崭新局面。

这也印证了今天(27日)举行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的观点——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源自于历史,但作用于现实。踏上新征程,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承担重大使命,更加需要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伟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其中的‘因何而能’‘向何处去’‘如何去做’‘为谁出发’是一以贯之的时代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党的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发生地。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诞生,《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在上海制定,从1921年7月到1933年1月的12年间,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在上海。

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奥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吴德刚说,"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可改、主义不可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8年间,约有370万名党员在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今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征程上还会遇到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还有急难险滩。"历史昭示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光荣传统,这是攻坚克难的现实需要。"

结合当下正在进行的党纪学习教育,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德山说,要充分认识"把纪律挺在前面"对我们党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是每个共产党员的本分,不断加强党员的纪律素质培养;把同党内各种违纪行为和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党的纪律建设方面,我们也要发扬‘勇于斗争’的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为党性修养提供了丰厚养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曾峻认为,从伟大建党精神中,党员、干部能够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用真理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以理想之光照亮奋斗征程。

彼时,上海解放的成功经验被归结为:"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中国人民的劳动与智慧,必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解放上海是走这条路,建设上海必然仍走这条路。"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吴海勇说,上海加速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人民"理念一以贯之,在对城市改造和功能升级的同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对这座城市的实质性影响。"

存史资政育人

"革命文物最大特点,是通过具象的文物深刻而生动地呈现中国共产党峥嵘岁月中的某一个具体片段,存史、资政、育人。"上海的红色遗址遗迹,通过"红色+科技"延展红色文脉的现代传承。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说,一方面,革命文献的脱酸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重要保障,保障红色资源的存量;另一方面现代技术很好地梳理红色基因、开发红色资源,也打破时空限制也被打破,搭建共享平台,扩大红色资源的增量。

还有学者提出,提高红色文旅行业内数字资源的交互性,打造有体系、有主题的革命旅游路线、系列产品,以红色文旅消费带动文化认同。

上海也丰富红色文艺,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上海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繁荣文艺创作,让传承红色文化走深走实走心。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至今六年演出逾600场,各地巡演一票难求,已属新时代中国舞剧史上现象级作品。近日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公映,"电波"的故事从1958年的电影,到2018年问世的同名舞剧,再到现在的舞剧电影,从电影到舞台、又回归电影,剧场与影院的双向互哺,用持续的生命力记录下一段英雄赞歌,"红色电波"穿越时空,抵达人民群众的视听和心灵。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 图:袁婧 王宛艺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