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实在是太嚣张了,欧盟以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为理由,想要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并且以此发起了反补贴调查。

欧盟此举的目的,除了阻挠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之外,最主要的目的是索要中国电车核心技术以及核心信息,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比如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成分和配方、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所有电动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逐笔采购信息、销售渠道和定价方式、在欧客户信息、供应链布局信息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的行为已经严重超出了反补贴调查,欧盟此举是心慌的表现,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与中国的差距太过于明显,而燃油车明显挡不住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攻势。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是不同的物种

虽然都是汽车,但是燃油车和新能源的差异就像猫和狮子一样,油车是分布式架构,数以万计的零件集合在一起,中控平台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按键,分别控制着汽车的雨刷、空调和玻璃车窗等,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系统一个大脑,互相难以干涉。

而电车则是集中式架构,一个大脑控制了所有的系统和零件,这也是为什么电车可以实现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核心原因,而这也是电车和油车之间最核心的差异化卖点。

燃油车时代,卖点更多集中在发动机、动力性,但在电车时代,起步扭矩大和电车热效率高的优势,强悍的加速性完全可以秒杀V12发动机,零百加速可轻松挤进6秒、5秒甚至3秒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油车无法替代电车的核心卖点,但是电车却可以轻松替代油车的核心卖点。这也是为什么在全球各个市场,燃油车都被新能源汽车干的丢盔卸甲的主要原因。

中国拥有完成新能源车产业

而且和燃油车不同的是,中国电动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以往,燃油车产业的大部分利润都被欧美发达国家给拿走了,但是在电动车市场上,大部分的利润都在中国人手里。

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要属三电技术,中国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首先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上游的电池材料,

三电系统在整车成本当中大约占比50~60%,尤其以电池为最。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和产能居全球第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70%的锂离子电池、99%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中国企业生产。

在电机方面,国内汽车产业链同样具备优势。在2023年新能源车电机的市场份额里,前五中比亚迪、方正汇川技术占据了3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驱专利申请总量早已达到了世界第一。例如华为研发高转速电机,最高转速可达25000转每分钟,效率高达98%,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而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大脑,属于软件研发,这块,美国想要卡脖子的难度会更高。

至于很多人说的芯片,汽车上的芯片种类多、使用杂,除了我们熟知的两颗——座舱、智驾外,还有数百颗小芯片。

和智能手机芯片需要先进制程不同,汽车芯片采用的前道工序工艺仍然为40纳米以上的成熟工艺和传统工艺,这两者占到燃油车用汽车芯片95%。这些芯片产品主要包括汽车分布式电子架构中用到的各类微处理器、电源芯片、数据链芯片和接口芯片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需要用到先进制程芯片的地方,那就是计算芯片--座舱和智驾,但这两块芯片也对先进制程需求没有手机或者服务器那么高。

目前这些价格高昂的车规级芯片,主要还是被飞思卡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德仪器等公司垄断。

但是国内目前至少有超过10家公司开始供应车规级芯片,这个在技术上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例如蔚来首款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采用了最顶尖的5nm制程工艺,理想用的地平线和华为MDC等,都已经不差于英伟达和高通的方案。

可以从一个侧面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势,以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为例,其供应链国产化率在2019年底约为30%,到2022年底就已经达到了95%。

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非常薄弱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的技术以及造车的理念,销售的渠道、营销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互联网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载体,而这恰恰是欧洲所缺乏的,油车属于传统传统制造业,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的技术以及造车的理念,销售的渠道、营销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互联网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载体。

而这恰恰是欧洲和日本都缺乏的,大家还记得智能手机的发展之路吗?日本手机和欧洲手机品牌曾垄断全球,但是为何在智能手机时代就没落了,大家有提过欧洲和日本的智能手机品牌吗,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欧洲和日本不具备互联网基因。

在4G时代,只有中国和美国完成了互联网革命,发展出了互联网生态。在世界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以后,中美两国就一直是这个领域中的主要玩家,这也给了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作为现代文明发源地的欧洲和有工匠精神美誉的日本,却真的一穷二白,你说它啥也没有都不过分。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组数据,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114家位于欧盟,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化学制药、电子制造等领域,欧洲全部占据了产业链最高位。反观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欧盟完全跟不上世界发展,说直白点被中美爆锤。

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中美拥有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九成市值,而欧洲仅占百分之4,互联网七巨头,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腾讯、阿里巴巴,加起来占据总市值三分之二。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结果,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那就是桌子只有2个玩家——中国和美国,

毕竟智能是网络的产物,网络也是智能的产物。而拥有强大的互联网经济却又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就好像瘸了一条腿的巨人,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会来中国开厂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会索要中国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数据的主要原因,但是欧美没有想到,中国的反制手段居然来的这么快。

中国强势反制

据商务部官网发布,决定自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猪肉产品进口地和第二大乳制品供应地,这次调查就在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大家都知道,这是对欧盟的报复,但这次来得又快又狠,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大家要知道的是,2023年中国猪肉消耗量约为6167万吨,占据了全球猪肉消耗量的一半,2023年猪肉产量TOP3国家(中国、欧盟和美国)占全球供应量的78.26%;其中,中国的猪肉产量稳居全球第一。而欧盟占比18.62%。

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猪肉进口地区,占进口总量一半以上,2023年中国从欧盟进口了价值630亿美元(约合217.5亿元人民币)!根据商务部公布的CAAA申请资料,欧盟是中国猪肉和猪肉产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2020年至2023年总进口量的54%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次,中国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说法就是中国工业界指控欧盟猪肉行业存在“大规模”补贴,存在产能过剩,可以说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而且猪肉很难找到其他市场替代,尤其是猪内脏等部位,荷兰合作银行动物蛋白全球策略师贾斯汀•谢拉德说,他对耳朵、鼻子和脚等特定部位的猪肉能否找到除中国以外的替代市场表示怀疑,因为这些部位在欧洲本土的市场需求很小。

除此之外,欧盟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市场被其他国家所替代,一旦中国找到其他的国家进口猪肉,那么欧盟的猪产业就将遭到毁灭性打击,要知道,中国早就实现了猪肉自给自足,进口猪肉也更多的是为了维持贸易本身,对于我国养猪产业,进口猪肉也有部分调节作用,不过近些年来进口量一直在下降,从2021年到2023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分别是371万吨、286.3万吨、155万吨。

不仅如此,欧盟还担心的是,中国还将陆续发起新的反制行动,欧盟大多数关键原材料仍无法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报道,欧盟过去和现在都依赖进口数百种材料和产品。根据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工业、创业和中小企业总司的最新报告,多达204种产品被定义为“战略依赖”,欧洲依赖的204种材料和产品中,有64种来自中国(31%),38种来自美国(18%),15种来自俄罗斯(7%),12种来自瑞士(5%),10种来自英国(超过5%)。

其中,欧洲依赖从中国进口的64种材料和产品中,有45种(即70%)是极其关键的,也就是说,如果不从中国进口,就无法获得它们,也就是说,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欧盟发展关键的一环,一不小心,就会被我们卡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中国对欧洲发起更多的反制行动,那么欧洲将会遭到重创,而中国电动车呢?要知道,中国电动车的海外市场最主要的从来就不是欧洲和美国,反而是东南亚和南美等国家,中国电车占据泰国八成市场份额,而巴西已经超越比利时,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最大进口国。

可以说,欧洲对中国发起的加征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中国对欧洲发起的制裁,那么对欧洲可以说是伤筋动骨。

不过相比于美国,欧盟一直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摇摆不定,属于我们可以争取的对象,我们也希望欧盟可以及时醒悟,与中国拥抱发展,才能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