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来临,如何科学做好城市内涝防范?暴雨来袭,怎样保障城市下穿隧道安全?6月27日,2024年生态伙伴大会在成都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强大脑”监测城市排水管网

已覆盖96座下穿隧道

“这是液位计和电导率仪,主要用于排水管网水位、水质监测。”指着几个产品装置,成都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装置在成都市主城区范围内有上千台,覆盖7000余公里的排水管网,“它是一个智能感知设备,当管网里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设备就会自动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达式液位计

而这上千个感知设备的背后,是一套叫“汛期城市韧性安全智慧管理系统”的“最强大脑”在操控。打开该系统,成都中心城区隧道及路面现场情况可实现“一屏掌握”。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系统已全面应用于成都中心城区的城市下穿隧道,共计安装了96个水位监测设备,覆盖城市96座下穿隧道。

“该系统可实现排水管网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和问题实时预警,以及下穿隧道积水自动感知和报警分析。”成都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旦隧道路面出现积水,系统将精准、高效识别积水点位,自动分级报警,联动交通信号灯、声光报警器等,提醒车辆、行人禁止进入。

此外,成都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还会同步“神经末梢”数据进入“大脑”,联动泵站进行抽排水工作,实时向相关单位推送报警信息,根据积水情况及时安排移动抽排设备快速到场处置,避免安全事故。

“以前监控排水管网运行,全靠人工巡检。现在不仅减少了巡检工作量,而且数据准确率非常高。”成都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还将加大科技产品的创新和投入,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做好城市内涝防范,提升市民幸福感。”

固“灰”成“材”

广泛应用后每年可节省水泥熟料4亿—7亿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在生态伙伴大会上得到很好验证。现场,成都环境集团研发的两款“变废为宝”产品一经亮相,便引起不少观众的兴趣。

“废渣粉”在这里变成了“金宝贝”,不光有着不错的经济效益,还有着很好的环境效益。成都环境集团技术中心(总工办)首席专家王莹介绍,固废基胶凝材料以固废替代石灰石等水泥生产原料且无需煅烧,每吨碳排放量仅为75千克,为普通水泥的10%。如果将固废基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领域,预计全国每年可节省水泥熟料4亿~7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2亿~5.46亿吨,相当于170亿~300亿棵树每年实现的碳汇总量。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一款由厨余垃圾水解、提纯形成的污水处理原料——LAC-C碳源。目前这款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的产品已经率先在成都静脉产业园焚烧垃圾渗沥液处理厂使用,自2023年开始代替乙酸钠使用以来,出水持续达标且运行稳定,运行成本明显降低,可以广泛应用于渗沥液、市政污水、工业污水等众多处理场景。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部分图据成都环境集团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