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146位真人故事

大学毕业前夕,我被父母逼着出国留学,因为不想去,赌气去欧洲做了半年交换生。

半年的时间改变了我的想法,我决定走出国门继续深造。

出国前到北京实习,因为不想伸手和家人要钱,工作期间捡烂菜叶吃,一块钱一包。两块五的鸭头,我没钱买,只能盯着几分钟解解馋。

后来,我到美国留学,下飞机的当晚就开始找工作,却发现在美国没有绿卡,找工作比登天还难。

投出去1000份简历,才能获得一个面试机会,最后总共投了10000多份简历才找到工作。

我这人要强不服输,通过努力在美国买了房,可是有了房却再次深刻认识到:我并不属于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风景)

我来自中国的一个高考大省,今年30出头。

家乡是一个四线小城,从小学习就比较紧张,竞争激烈,还好我父母没有要求太多。我也算争气,考上了一所985高校。

当时想的是毕业就去工作,一方面可以早点积攒资历,另一方面不用再伸手向家里要钱。

大二的时候,我找到一个实习机会,准备去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在我即将出发的前一周,父母突然坚决反对。他们看到周围朋友的一些孩子,准备出国留学,希望我也能出国,不同意我实习

而我去外地实习,需要买些上班用东西,可父母不给钱,我又身无分文,事发紧急也来不及找人借钱,只能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制南瓜灯)

但实习机会是托了一个校友的关系,费了很大劲才找到的。眼看还有一周就要开始了,我突然说不去,等于是失信于人,内心特别愧疚。这件事给我的刺激挺大。

赶巧那时大学有一个交换项目,可以去欧洲学习半年。我有点赌气的心理,既然你们要我出国,那我就糊弄一下,去交换个半年呗,然后我就报名去了欧洲。

当时去的是一个非英语国家,我选了两三门课,学习挺充实。放假期间,去了不同的国家旅游,不过待得时间最长的是英国,因为想用英语多交流一下,还为此专门申请了英国签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牙美景)

这次旅游改变了我的想法,觉得出国留学也挺不错。

我以为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一样了,结果回国后发现,他们又不希望我去留学了,觉得我去过欧洲半年就够了。其实母亲比较支持我,但父亲不同意。

不管父亲同不同意,我开始为留学做准备,不过很快我发现自己起步晚了。那些确定要留学的同学,刚入大学就准备考托福,大三就开始写留学文书了,而我大四才开始。

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考完了该考的试,申请完了我就去北京了。表面上实习,但其实是全职工作。工作比较忙,算不上996,但说是886不为过。

当时有两个鲜明的感觉,一个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拥有应届生待遇了,这事给我带来的阻碍非常多。第二是发现生活非常不易。我想自立,但实习工资不高,要勒紧裤腰带才能熬下去。去超市捡过期的菜叶,一块钱一大包,这都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我想吃鸭头,两块五半个,但是我的钱包比脸还干净。我站在鸭头前面看了好久,最后只能扭头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发去美国)

这些事让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拿下研究生学历,找个像样的工作。如果在国内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我就走差异化路线,去大家不愿意去的地方,干大家不愿意干的事。

当时大家不愿干的事就是留在美国,因为那个时候国内经济还不错,留在国内挺有发展。

我呢,走了第二条路,来到了美国,落脚地是一个荒凉的村庄。在那里,我攻读研究生,学习统计学。

落地的第一天,我就开始找工作。毫不夸张,刚到租房的当天晚上就开始在网上找岗位投简历。

到了美国,可以说我遭遇到了人生最难以攻克的挫折。

那时候特朗普已经上台,他宣扬“美国至上”,许多美国公司嗅出风向,纷纷宣布取消对国际生的支持,不赞助国际生,只雇用美国人以及有绿卡的外国人。

但在此之前,相同的公司是允许招收没有绿卡的外国人。这一下子来了个大反转。

这个因素大大增加了我找工作的难度。

更要命的是,我在的地方非常荒凉,没什么工作机会,第一年投出了将近 5000 份简历,可一次面试机会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冬季)

美国有个词networking,意思是要多认识人,想办法让人内推工作。于是我通过领英网站,每周起码加 20 个陌生人,给他们发私信。我还找校友,让校友讲求职经验等等,但这些事收效甚微。

距离毕业还有一年,我心里特别恐慌。找不到工作就不能留美国,但如果回国,我不能再错过“应届生”这种机会了。于是我两手准备,除了在美国找工作,同时投简历给国内的公司。

可是让我惊讶的是,美国工作难找,国内那边也没人理,简直破大防了。

我才知道原来读研究生对找工作没什么帮助,而且两线作战让人疲惫,思来想去我决定孤注一掷,只能在美国找工作。

坦白说,当时非常焦虑,万一在美国找不着工作,就得回国,但没有了应届生身份,我该怎么办?

怀着巨大的恐惧心理,我疯狂找工作。

终于迎来了一个转机。有一天,我重新看了一遍领英上那些加了我的人,发现其中一人有个工作经历,是在我们学校的一个机构。

这个机构我从来没有听过,于是发私信问他那是什么机构?他回我了。原来是学校跟企业合作的一个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

我就想试试,几经周折找到了这个机构的主管,跟他自我介绍,并拿出简历。主管看了一眼说:“我可能知道一个机会,但是他们需要某种技能,你会吗?”

我说:“不会,但我可以学。”谈话就这样结束了。回家后我就想,怎么证明我可以学?我立刻上网搜,发现那个技能有证书,二话不说,我决定去考。

我买了资料死磕,一个寒假拿下了证书!第二个学期开学,我就拿着证书去找那位主管。

他挺吃惊的,没想到我还去考了证,就说:“好,我帮你安排面试。”面试后,他们接受我做实习生。

我长出了一口气,我持续找了六七年,总算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六七年啊,真的很长。想到自己曾经经历的无数次“无人问津”,心酸无比。

紧接着开始实习,没多久陆续出现了一些新机会,就好像之前的努力开始有回馈了。不过我依旧待在那家公司,只是会帮别的同学找实习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风味饮料)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个新发现:即便我有了专业对口实习经历,把 GPA绩点刷得非常高,再投其他公司的全职岗位,依然没人理。实习经历、networking、证书和绩点,这是前辈们总结的经验,却对我找工作帮助不大。

由于被“应届生”这个事刺激过,我很怕毕业第一年找不到全职工作,那样意味着人生又得重来。想到这就害怕,但我摇摇头,努力把这个想法甩出脑袋。

我现在拥有七年来唯一一份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还在美国待了几年了,一定会有更多机会的,我暗暗鼓励自己。

很快到了毕业时刻,我依然没有找到全职工作,不过实习公司跟我说他们愿意给我发全职offer。虽然对公司不是非常满意,我还是接了,骑驴找马,边做边看吧。

有一天,突然想起了以前用过的国内邮箱,点进去还真有一封邮件。一个月以前,一家公司找我面试,原来是我研究生期间一门课程老师推荐了我。

课上,我表现非常突出,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好有个公司问老师有没有推荐,他就把我的邮箱给企业了。

于是,我去面试。面试时我感觉这家公司生意可能不如实习公司那么好,很纠结到底选择哪个。后来新公司说帮我办工作签证,这个决定性因素让我选择了他们。

经过了很多波折,我拿到了工作签证,但我不是很高兴,因为我发现公司的情况不太对劲,得尽快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IY美国南方食物Cajun虾 )

这时候我又发现一件事:即便拿到工作签证,找工作依然艰难。

想想这一路的认知:以前以为学习成绩好,有美国实习经历,就好找工作,错。后来以为有了全职经历,拿到工作签证,就容易了,还是错!

以前的认知都被现实推翻了,那段时间我内心的压力,如同壶内的沸水,马上要溢出来了。

公司快不行了,我又找不到新工作,前有狼后有虎,但自己却没有办法摆脱这种境地,恐惧心理只增不减。

工作签有点麻烦,若是失业后60天内没有找到工作,就要离开美国。所以,我拼命找工作,每天投最少30个简历,一个月近1000才能获得一个面试机会。

在海量投简历的过程中,零星接到过几个电话,对方会先问你需不需要sponsor?实际就是问你有没有绿卡,我说没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

那时我才彻底明白:在美国没有绿卡,90% 的工作机会是拿不到的。而且不能兼职,那属于违法行为。除了给你的雇主工作,不能干其他的工作,包括免费的。

现实如此残酷,我很难过,但只能硬撑。6 个月投出去近6000份简历,只拿了 5 个面试机会,获得了三个offer,其中一个还被取消了,还好剩余的两个,面成了。

终于有了全职工作,是一家比较大的公司。干了蛮长时间,工作环境让人愉快,上级是导师型的,对我非常好。后来,我基本上每年都升一次职。

以为一切开始转顺的时候,疫情来了。办公室上班转成线上了,有近两年居家办公,连生活中的朋友都没见过。疫情之前,我认为自己非常外向,离不开人的陪伴,疫情之后才发现自己可以独自生活。

不过这期间遇到了一件糟心事。有一天出门坐地铁,一个美国人堵住了我的去路,他站在我座位面前辱骂,说什么中国人如何如何。

美国社会很少有见义勇为,大家都怕对方有Qiang。我也没搭理他,后来找了一站提前下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拍的我)

疫情让美国社会矛盾变得尖锐了,阴暗部分显露了出来。他们不只是思想偏见,而是开始采取行动要把外国人赶走。

如果说投几千份简历只有几个面试,是第一个大恐惧,那么这件事使我有了更深的恐惧感。

我才知道,情况好的时候,没什么矛盾,但一旦情况不好,来美的外国人可能就会被迫害。

可是经过几年辛苦努力,我已经在美国买了房子。不过这也让我更加意识到:我不属于这里。

买了房子,自然想在当地安居,可签证总是在提醒我做不到。签证每年都过期,美国境内的身份表格每三年过期一次,身份表格过期了,驾照都要重做,否则开车都会被抓。

而且在美国,房子买卖以及人员迁徙流动都很频繁,买了房子不会带来什么生活区别,因为租售同权。只有拿绿卡才算安家,否则就是临时工。

所有的这些经历,使得我身心疲惫,有不小的受伤感,我患上了轻度焦虑症。当我意识到的时候,我决定离开,于是申请了加拿大的枫叶卡,准备到那边好好休息一下。

其实枫叶卡因为疫情停止了2年多,我等了大概有三年,不过还算幸运,相当于赶上了末班车的边,最后拿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做的西班牙菜)

现在每次看到网上一些人说自己是独身主义,想到美国来享受不结婚的自由,我就不禁感叹,来了这边你就会知道美国“系统性催婚”的威力了。

就像我上面所讲的艰难经历,核心就是因为没有绿卡。没有绿卡这件事,会让你在美国的生活万分艰难。

所以,来到美国的许多人会想办法和当地人结婚,或者和能较快拿到绿卡的中国人结婚,只为拿到绿卡,因为根本扛不住,你总要生活,要有工作的。

还有一些人是不靠结婚移民,像我一样很努力。但是,不敢换工作,工作中遇到了委屈,也不敢跟上司抗争,怕上司不高兴了,工作没了,签证就没了。所以,总是憋屈自己,各种担忧,长时间就形成了恐惧。

我想说,不要画地为牢,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一些短时间的外在的事物,让心情长时间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附近的农田)

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所以特别想分享一下这个心路历程。

要改善心情,实际上就是让自己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不要钻牛角尖,做点简单的,容易有正反馈的小事,慢慢就可以摆脱绝望感。

当恐惧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身处其中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坚强。站在风暴内,才明白暴风眼是异常平静的,没有那么可怕。

其实,事情大都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糟糕。像村上春树说的:"当暴风雨过去,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正结束了,但,你已不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里的那个人了,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

就像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害怕了。

【口述:小张】

【撰文:安画师】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