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日本东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中)出席内阁会议。视觉中国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赵安琪

日本《每日新闻》6月23日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领导的内阁支持率较上个月下降3个百分点至17%,已陷入了日本政坛所谓的“下台水域”,即内阁支持率低于20%,面临下台风险。

2021年10月上台之初,岸田文雄曾凭超50%的支持率被民众“寄予厚望”。然而,执政两年多来,岸田内阁支持率不断下滑,已连续12个月处于30%以下,不支持率已连续8个月超过70%。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江永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受“黑金”政治丑闻影响,自民党内部已出现质疑岸田文雄的声音,加上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通胀率不断攀升,日本民众生活未实际好转,这些都是岸田支持率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

政治丑闻消耗民众信任

据日本共同社6月22日至23日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4%的受访者支持岸田在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连任并继续执政”,而超过三成的受访者希望他“尽快辞职”。自民党籍、日本前首相菅义伟6月23日公开要求岸田文雄对党内“黑金”丑闻导致的政治危机“负责”。

2023年11月,自民党内多个主要派系被曝出“黑金”丑闻,其中“安倍派”“二阶派”和“岸田派”据信在2018年至2023年涉及秘密资金共近11亿日元。今年1月19日,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以涉嫌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的罪名,对“安倍派”“二阶派”和“岸田派”的时任会计负责人进行起诉。迫于舆论压力,岸田文雄于当天宣布解散其曾常年担任会长的“岸田派”,随后自民党最大派阀“安倍派”和“二阶派”也宣布解散。1月30日,岸田文雄在国会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时就“黑金”丑闻道歉,称愿为恢复国民信赖推进政治资金透明度和彻底合规等方面的政治改革。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6月19日,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政治资金规正法》修正案。新法要求议员必须撰写收支报告确认书,引入“连坐制”以加大对议员本人的惩罚;将“政治资金派对券”购买者的信息公开标准从“超过20万日元”下调为“超过5万日元”(约合2265元人民币);须公开所属党派提供的“政策活动费用”的具体支出项目和日期,并在10年后公开相关收据凭证等。

不过,日本共同社在6月22至23日开展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有78.9%的受访者对于新修订的《政治资金规正法》持消极态度,认为该法无法有效解决日本社会“金钱与政治”问题。

对此,刘江永分析说,“黑金”丑闻对日本政坛产生如此恶劣影响,主要是因为该丑闻并非个案,而是涉及到自民党内诸多派系要员的系统性违规行为,暴露自民党政客在一党独大的情况下“冒天下之大不韪”。

尽管岸田文雄6月21日表示自己将展现出充足的活力和热情,且有决心继续“掌舵”,但从菅义伟近日公开批评岸田不负责任来看,自民党内要求岸田下台的声音已不小。

“此前对岸田文雄的质疑一般来自在野党,但近期自民党内部也出现了不和谐声音。”刘江永分析称,这种不满情绪来源于党内成员对即将到来的选举年的担忧,认为岸田内阁需抓紧时间取信于民。

经济政策“颠三倒四”

为挽回民意,岸田文雄6月21日宣布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岸田称政府将在今年秋天制定新的通货膨胀缓解措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现金补贴。政府还将在能源需求旺盛的8月至10月补贴日本家庭的电费和燃气费。

新政策能否刺激经济目前还不得而知,日元贬值压力却已与日俱增。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6月24日,日元兑美元汇率继续走弱,接近160关口。日本首席外汇事务官神田真人表示,日本政府对日元最近急剧贬值严重关切,随时准备全天候24小时干预汇市。

近年来,通货膨胀和日元贬值问题持续考验日本国内的经济民生。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双重影响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持续推高日本物价。日本总务省最新数据显示,日本今年5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已连续26个月达到或超过日本央行设定的2%通胀目标。国民收入水平追不上物价上涨速度,严重的内需不足让日本经济复苏难上加难。

对此,刘江永认为,尽管岸田上台后提出了“新资本主义形式”的口号,但该政策近几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岸田在经济上的措施仍然沿袭了安倍晋三的风格。“岸田确实摆脱了通货紧缩,但在民众看来,现在的通货膨胀同样要命。日元贬值、通货膨胀等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日本民众并没有从岸田的经济政策里真正受益。”

2022年,岸田文雄曾宣布要将防卫费预算在未来5年提升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今年6月,岸田政府开始实施“定额减税”政策,试图通过返还税收来缓解日本国民的生活压力,进而提升民意支持。

“实际上日本的财政完全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民生问题还没解决,就要把钱都给防卫费,现在反过来又要继续补贴民生了。”刘江永指出,这些政策反映出日本在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政策上的“颠三倒四”。

中日关系能否改善仍存变数

岸田内阁支持率持续下滑也与其糟糕混乱的对外政策密切相关。

今年4月,日本发布2024年版《外交蓝皮书》,提到保持建设性的稳定关系对中日两国非常重要,双方需要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但该文件却又将中国定位为日本“迄今为止最大的战略挑战”。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行为暴露日本一边想和中国保持稳定关系,另一边又想讨好美国的矛盾心态。

据英国路透社6月21日报道,日本外务省当天宣布将首次以“涉俄乌冲突”为由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这些制裁与美国等国此前实施的措施一致,禁止日本公司向目标企业出口产品。与此同时,《日本经济新闻》6月23日援引欧盟委员会一名高级官员的话称,欧盟正寻求与日本和韩国建立安全和国防工业伙伴关系,以联合开发军事装备。这是欧盟首次与亚洲国家开展此类安全和防务合作。

对此,刘江永分析说,岸田政府在外交方针上继承和发展了安倍晋三以军事、安全为主的地缘战略,一方面把中国视为“最大战略挑战”,另一方面意图依靠自己有限的自卫力量继续强化日美同盟,并联合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力量,建立“准同盟”军事安全合作关系,妄图牵制中国。

刘江永认为,在今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之前,岸田文雄还会继续拉拢“麻生派”和“茂木派”的支持。“这会让岸田的内外政策受制于权力的不确定性,更多受到‘麻生派’和‘茂木派’主张的影响;其中,‘麻生派’作为右翼保守势力,在对华态度上不值得过多期待。”刘江永补充道。

“中日关系能否继续前进,与日本政局变化关系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刘江永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即使岸田文雄下台了,日本政坛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出现能使中日关系明显好转的角色。

本报北京6月27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