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中文 刘军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宁县鹤溪街道东弄村,游客在体验畲族传统项目竹竿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在直播销售“景宁600”农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文(景宁县至温州文成县)高速公路一景。以上图片均为景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向景宁建县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景宁发展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40年来,景宁县在民族团结、特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各族人民生活越过越红火,我感到十分高兴。

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40年来,景宁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立足畲乡特色、山区特点、后发特征,走出一条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日前,记者来到景宁,近距离观察一个山区县的特色发展之路。

——编 者

从空中俯瞰位于浙西南山区的景宁畲族自治县,青山绿水相依,一派静谧祥和。这里是一方绿意盎然的生态之地,更是一方朝气充盈的奋进热土。

“这里打造了花园乡村、特色畲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晚风拂面,走进鹤溪街道双后岗村,绿树繁花掩映,民居高低错落分布。

一个门口高挂着“蓝大妈家”牌子的院落里,87岁的蓝陈启正忙着穿上自己的畲族传统服装,戴好凤冠、腰系彩带,准备去礼堂与村里人一起观看新闻联播……

“一年又比一年好,畲汉人人得保障……”看完总书记回信新闻报道的蓝陈启,激动地唱起了山歌。

这位畲族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6岁起,她就跟家人学唱畲族民歌,十几岁便会熟唱传统民歌,还能即景创作吟唱,在当地有不小的名气。

双后岗村所在的行政村张村村,位于景宁县城城南3公里,有村民1300余人,其中畲族人口占52%,是典型的畲汉融合村。近年来,村里立足区位优势,发展光伏、旅游等产业,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同时,村里陆续发展起规模化的惠明茶、食用菌、来料加工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近些年,村两委打开思路,一方面通过多元化投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下大气力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人居环境。“这里打造了花园乡村、特色畲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雷茂龙说,村里还建起了卫生服务中心、加密了公交班次,“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开商店,跑运输,在家门口的工厂务工……如今村里人人有事做,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2023年,张村村居民人均收入从40年前的148元提高到3.65万元。

“新产业新项目的落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海拔600米,在景宁具有特殊的意义。2017年,当地创立了“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将产自海拔600米以上的生态农产品销往长三角等地,打通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开发出七大类120款“景宁600”农产品,累计销售额40.23亿元。全县12.95万亩“景宁600”生态示范基地,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惠明茶,就是“景宁600”品牌农产品之一。前不久,澄照乡三石村的村民刚结束了采茶,闲下来也算起了收入账。“因为好生态、无污染,今年惠明茶抢手得很!”一名村民说。如今,景宁茶园面积已有7.6万亩,其中生态茶园1.35万亩。

距离三石村车程不到5分钟的特色产业平台,于2022年底投用,3000多个用工岗位为畲乡居民提供了就业保障。

对于景宁的老百姓来说,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是最高兴的事情。长年在外打工的潘明海、夏丽玲夫妻,选择回到家乡务工,成了宇海幼教装备有限公司的员工。

在特色产业平台内,已形成“1+N”的幼教木玩产业园;引入总投资达6亿元的“沪特精密机械”、专注工业机床制造与研发的“特速科技”等制造业企业;畲医药大健康产业已完成“畲药种植、畲药加工制造、畲医药康养”产业板块布局。除此之外,飞科电器、娃哈哈、富乐德等知名企业的新项目也落户景宁。

“新产业新项目的落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实现了产业创新、人才聚集,形成了本地经济发展新动能。”景宁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局长刘健感慨。

“让民族博物馆成为群众触得到、摸得着的文化体验场所”

“纬线用白色,经线可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东弄村的彩带馆里,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蓝延兰手拿多彩丝线、快速环绕编织,不一会,一条独具畲族特色的彩带逐渐成形。

此前,有电视台采访了蓝延兰。在节目中,蓝延兰一边唱着山歌、一边织着彩带,让畲族彩带编织技艺被更多人熟知。节目播出后,很多人慕名来到景宁找蓝延兰购买彩带,甚至还有人找上门要跟她学习编织技艺。

为了让当地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传承,景宁计划建设畲族博物馆。不过,这个过程并非易事。选址在哪里?县城用地紧张,有人提议博物馆建到敕木山上。时任县文化馆馆长梅丽红一听,心想:“这哪行?山高路远,群众多不方便!要让民族博物馆成为群众触得到、摸得着的文化体验场所。”通过反复论证与多方努力,最终,畲族博物馆建在县城城南区块的中心区。

2012年3月,中国畲族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景宁展示民族历史、民俗文化的新地标。近年来,蓝延兰等非遗传承人在工作之余,也会来到博物馆为观众表演。

除了活态保护非遗技艺,景宁还深挖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将节庆传统引入文化产业,让更多人了解当地文化。目前,景宁文化企业有220余家。当地还在各类学校开设了“畲艺班”,为全县畲族文化产业输送人才,覆盖旅游、演艺、茶文化等多个领域。

“我们将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感恩奋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始终保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精神状态,以高质量发展的实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景宁发展新篇章。”景宁县委书记翁志鸿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