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戈宝栋戏曲文集

王如昆编

看张善麟演《武松打虎》

前些时候,张善麟演出了盖派名剧《武松打虎》。《打虎》此戏虽小,却颇能传神地再现盖老当年的风范。张善麟不负乃祖盖叫天亲传嫡授的苦心,通过这出的演出告慰了先人。

这出小戏,令人感到盖味实足,熟悉盖派艺术的老观众看了过瘾,不了解的青年观众从中也可获得盖派的艺术享受。无疑,张善麟的演出,是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艺术大师盖叫天一生的艺术实践中,塑造了不少英雄形象。其中最完美的当数武松,为世人美誉为“江南活武松”。经他编演的武松戏有:《打虎》、《游街》、《戏叔》、《祭兄》、《杀嫂》、《狮子楼》、《快活林》、《十字坡》、《飞云浦》、《鸳鸯楼》、《蜈蚣岭》、《二龙山》、《英雄义》……等等。《打虎》是其中的第一出,是最初将武松展现于观众的一折。这出戏情节简练,有点象过场戏的《打虎》,实在是很难演好的功夫戏。这是因为“武松打虎”的事迹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可能有人不知道文学名著《水浒》,却几乎无人不晓得“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成为人人称颂的英雄典范。在观众心目中自有武松的英雄模式,如果舞台上的表演达不到观众的理想要求,演出便会宣告失败。而盖叫天却要求自己的演出,让观众看了之后说:“比书上写的武松还要好,还要像。”这便要在舞台处理中加进多少“佐料”才行!原来《打虎》之先有一场酒馆的戏,因为在全部《武松》戏之中,另外还有一段酒馆戏,那是《快活林》,这两段酒馆戏的演法不能雷同。《打虎》中的“酒馆”,只是过路戏,酒保劝武松不要过岗,是出于好意;《快活林》中的“酒店”是武松故意寻衅,其中的酒保是恶霸蒋门神的徒弟、打手是一批仗势欺人的走狗,可以作反面人物大加丑化,情节也可以丰富一些。而《打虎》中的酒店只为“打虎”而作的铺垫,这次演出简化了这个场次,放在幕后暗表。只以酒保上场拖劝,便交代了前由,反衬了武松急于赶路的心情,情节更为紧凑。

《打虎》主要是“行路”与“打虎”两场戏。

“行路”开始,武松在幕内一声:“走!”乐队起【小锣四击头】,武松头戴黑罗帽,身穿黑色快衣裤,腰系酱紫色大带,外罩斜披的黑褶子,手提哨棒出场,作武松第一个亮相。武松这身扮相朴素大方,英武之中透文雅,一派风尘仆仆气象。这身打扮色彩虽然不鲜艳,佩带也不豪华,却别具风采,具有水墨画的清雅,又好像一座单色的雕塑。

武松在这出戏中,以古朴雄浑的唢呐昆腔【新水令】曲牌且歌且舞,烘托出非凡的英雄气度,声音铿锵有力,诉吐出壮士的襟怀。在这段“行路”的【走边】之中,盖老设计出十三个不同的亮相姿势,走遍舞台的各个部位,作出种种不同造型,身段极其优美,一根哨棒与斜披的黑褶子,构成了这出中的特殊扮相,巧妙地运用舞台空间,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场独舞,将精神、情绪、形态、构图、音乐、舞蹈、动势熔于一炉,给观众以无穷美的享受。

“打虎”是这出戏的重点,也是在唢呐昆腔的音乐中展开,在唱完【沽美酒】:“手拿着棍一条,手拿着棍一条,行几步、啊呵路途遥,岗道崎岖路难找。”时,忽然闻听得虎啸一声,武松一惊,侧耳细听,以辨别方向。一看到老虎出现,使用了盖叫天常用的甩罗帽动作,罗帽在锣声中“腾”的一下子竖了起来,突出了武松吃惊而警惕的戒备神情,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临敌前的紧张气氛中。

在同老虎的格斗中,打飞了棍子,只能徒手应对凶猛的老虎,将冲突推向新的境界。人与虎相斗,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武打把子。武松揪住虎形的尾巴,老虎随即反身相咬,武松几个转身,避开老虎的进攻,做了一连串的优美亮相,威武而且入情入理。这些身段都是盖老用了毕生心血创造出来的,既有生活常理为依据,又参照了各种伏虎罗汉的塑像,柔合运用在京剧舞台上,形成了活动的雕塑。前后又创造了十一种不同的亮相,连同“行路”,一共有二十四个亮相,无一雷同。每个“相”都极其美观,是在别的戏中是见不到的。盖派的武打之中含有情节,人物在戏中的开打,都各具特色,而《打虎》的特色尤为鲜明。这也是盖派“武戏文唱”的典型代表杰作之一。《打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后面武松的英雄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打虎》这出戏中不少亮相用上了拳把子的架势,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武戏不等于武术,但武松是以拳脚功夫闻名后世的,当今尚有不少假借武松命名的武术套数。因此,在武松戏中,太强调舞蹈性的话,容易失之花拳绣腿之弊。武松的形象也就不会那么丰富与饱满,不能使人信服。所以在武松戏中,适当地使用一些武术的架势也是必要的。

(原载浙江《戏剧影视报》1991年6月总第137期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