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捶丸铜人 老赵藏品

关于君子卜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代泰和小打背君子卜戏钱 胡坚藏品

在本元代花钱“泰和小打”的反面,还有四个字,叫做“君子卜戏”。泰和小打我们此前已经阐述过了,就是模拟追摹金章宗那样酷爱捶丸的皇帝的美好时代,小打本身在元代也可以指称捶丸,从本系列花钱的总体分析可见主题是捶丸,那么这其中的君子是什么含意,卜戏又是什么含意呢?

从君子角度,可以联想到捶丸运动的道德要求。捶丸活动由于规模阔大,规则复杂,程序多样,所以必须强调规则,加以约束,否则动辄可以在其中捣鬼,大家就没法玩了。所以在元代初年成书的捶丸经书《丸经》中,从篇首到篇尾,就一直在强调参与者的道德约束,其中说得最多的词汇,就是君子。我们在此试举几例:

丸经》承式章第一云:

捶丸之制,全式为上,破式次之,违式出之。

原注:捶丸之式,先习家风,后学体面;折旋中距,周旋中规;失利不嗔,得隽不逞。若喜怒见面,利口伤人,君子不与也。

胜负靡常,色斯举矣。

原注:赢即矜能逞语,输即发怒便走,或至骂仆嗔朋,抛球掷棒。此非闲雅君子,真小人耳。俚语云:“废球棒,磨靴底;眼睛饱,肚里饥;桦皮脸,拖狗皮;输便怒,赢便喜;吃别人,不回礼。”此之谓也。

《取友章第七》云:

恭必泰,浮必乱。

原注:恭敬者必安详。轻浮者必争乱。

泰者善之徒,

原注:君子也。

乱者恶之徒。

原注:小人也。

君子小人,其争也不同,其朋也有异。

原注:君子小人,其志不同,在人识察之也。

君子之争,艺高而服众;

原注:技艺高,人自服。

小人之争,奇诈而谋利。

原注:技艺低,以诈取利。

是故会朋,必以君子而远小人也。

原注:必进君子,退小人。远,去声。

《丸经》一书中有二十多处提到“君子”二字,这不仅是作者对于参与运动的人自身修养的一种倡导,因为捶丸说到底,在古代摆上台面的价值就是修身养性,况且,面对如此空旷的场地,复杂的规则,也必须接受游戏规则的严格约束,而规则的背后就是道德的自律。所以,君子对于捶丸来说非常重要,捶丸就是君子之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君子卜戏”花钱上,君子是与卜戏结合成一个词汇的,那么,君子卜戏又是什么含义呢?

一种说法,是认为卜戏通博戏。按照这种设想,由于博戏本身有杂戏之意,所以君子博戏,可以直接理解为捶丸这种需要用君子道德参与的一种活动。但是博戏本身也有赌输赢、角胜负游戏的含义。那么,捶丸活动有没有赌胜负的情形呢?

从本系列捶丸游戏花钱中的一枚“风流小打”背面的“半分”花钱来说,大家也许会推测本系列花钱,存在参与捶丸游戏赌博凭记、筹码或者纪念的可能性。而且捶丸比赛本身固然存在计筹算胜负,赢家获得利物,输家得到惩罚的法则,但是这不算赌输赢层面上的博戏,只是比赛胜负的规则,而且从“君子卜戏”文字的角度,从博戏是赌赛的层面,假设我们认为本系列捶丸花钱是同一主题,同一系列,而非各自独立,那么君子卜戏钱就大概不是捶丸活动本身的筹码。

那么,捶丸比赛,有没有场外压注的博戏行为呢?有。在元末明初朝鲜半岛流行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中就记载了用捶丸赌博的记载:

“咱们今日打球儿如何?咱赌甚么?咱赌钱儿。那个新来的崔舍,你也打得么?我怎么打不得?你是新来的庄家,那里会打?不济事,你休问他。我学打着一会。将我那提揽和皮袋来。拿出球棒来,借与崔舍打。飞棒的杓儿、滚子、鹰嘴、击起球儿都借与你。咱打那一个窝?咱且打球门窝儿了,打花台窝儿,却打花房窝儿……”《朴通事》成书于高丽末年,相当于中国元末的至元、至正年间(1335—1370 年)。它以两位中国文人拜会高丽秀才为主线,介绍中国饮食、服饰、艺术、体育等文化。既然朝鲜半岛的捶丸游戏源自中国,那么既然在朝鲜半岛上捶丸可以用来赌,在同时期元代的中国本土存在用捶丸博戏赌钱的事情,也就很自然的了。

那么,假设卜戏就是博戏,而博戏就是赌输赢,那么为什么,又叫做君子卜戏呢?可以理解的逻辑就是因为赌博也要遵守规矩,既要遵守规则,也要愿赌服输。不要像水浒中的李逵一样输不起,一旦自己的老本输光,就去抢台面,《水浒》中赌场的伙计一看李逵不服输乱来,就急得叫说,大哥一向参赌最直,今天你是咋啦?这里所说的直,就是严格遵守赌博的规矩,愿赌服输的性格。在古代酒令色子中也存在二分、四分、六分的说辞。

《明宪宗行乐图》中的捶丸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上述的可能,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卜戏也许并非用捶丸赌博输赢,而是祭神演戏的时候,向神灵占卜,到底这次演出哪几出戏。占卜出来的结果,就表明神灵喜欢哪几出剧。

《红楼梦》中,贵妃差了夏太监来到贾府,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贾母率领众人浩浩荡荡地去清虚观打醮,唱戏献供,祈祷平安。书中叙述说,贾珍一时来回贾母说:“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就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贾珍退了下来,至外边预备着申表、焚钱粮、开戏,不在话下。”

贾母他们请的戏,名义上是给神灵看的,所点的戏,也是贾珍他们在神前拈的戏,等于是按照神的意愿选的折子。而且在开戏之前,贾珍就要到外边去预备着申表、焚钱粮,以备开戏。也就是说,开戏之前,要供奉烧化纸马纸钱。这个程序与《儒林外史》中的汤大爷汤二爷在开戏之前焚化关王、文昌的纸马的程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汤大爷汤二爷这次也是为了自己的科举考试而酬神。所以事先也需要占卜神意。贾母本来对要演出的戏目并不满意,但是一听这是神灵占卜的结果,就不言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志明市天后宫供奉现场 乐艺会资料

《醒世姻缘传》中也有祭赛金龙四大王的时候也有“众人祭赛过了,会首呈上戏单,了一本《鱼篮记》”的描述,所谓的阄了一本《鱼篮记》,就是神前占阄,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神灵选中了《鱼篮记》。在第三十九回《猛游僧力擒二贼 贤府主看演千金》中也描述了众人祭赛关圣的情形:

“有座三义庙,明日五月十三,是三界伏魔大帝关圣降生之辰,合乡居民都来庆寿,那看戏的,也有说要做文戏的,也有说要做武戏的,也有说要做风月的,也有说要做苦切的,各人所好不同,纷纷喧嚷不了。只见那几个做会首的,与那个扮末的,执了戏帖,一齐同到关圣殿前,把阄逐本阄过,阄得是一本《千金记》。众人见得关圣要演《千金》,大家缄口无言,遂不敢喧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泉州关帝庙中的占卜现场乐艺会资料

贾母本来不满意戏单,大概这不是她要看的,但是一听是神前占卜而成的戏单也就不响了,关圣殿前众人趁着关圣圣诞听戏,本来大家都是众口难调,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大家一听神前卜戏得出了戏单,也就不敢喧哗了,何况听戏还是免费的。所以,卜戏就是向神灵占卜问讯神灵这次要看些啥戏的一个沟通仪式。既可以称卜,也可以称占,也可以称阄,自然也可以称为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夏古泉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家年 《何谓课钱》文中配图

所以神前占戏,就是卜戏。卜戏也可以说的是神前卜戏。

那么,捶丸活动为什么需要神前卜戏呢?这个问题我们此后会做聚焦。在这里先不罗嗦了。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感谢玄商拍卖资料支持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