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常泽昱

编辑 | 海若镜

36氪近日获悉,酶有科技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由线性资本领投,奇绩创坛和旦恩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酶促DNA合成相关的实验推进、仪器研发及团队搭建。

酶有科技创办于2023年3月,致力于通过建立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算法,设计酶分子机器高效合成DNA,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地从头合成基因,从而大量获得高质量的生物大分子数据,连接大模型与微观分子世界。

DNA合成被视为合成生物学的关键基础性技术。合成生物即通过编码基因、改造生物重新设计构建新的生物系统,在医疗、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根据《2024-2030年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2023年国内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超过80亿元,2024年预计突破百亿元。

目前,DNA合成所采取的主流技术是化学合成法(固相亚磷酰胺三酯合成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匹配短片段DNA的合成需求,但在长片段DNA甚至染色体级别的DNA合成方面并不占有优势,且合成成本较高。

“现在市场上用化学法从头合成一个基因仍需要花费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酶有科技联合创始人范瑜向36氪介绍,“也就是说,获取1000个从头合成的基因需要花费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这给大规模的基因合成、蛋白质从头设计带来了瓶颈”。

2020年上下开始加速的生物酶法DNA合成技术研究,利用酶促反应,有望以更低成本合成更长DNA分子、继而突破化学合成法的瓶颈。

范瑜以“仿生”为类比解释酶法合成DNA的原理:“人体内有30亿个碱基对,数万个基因,每时每刻都在用非常精巧的酶分子机器合成DNA。从仿生的角度学习大自然的纳米技术,让酶按照设计好的DNA碱基顺序一个一个往上加核苷酸。”

目前全球市场上的酶法DNA合成公司主要是通过TdT酶主导的DNA合成方法,但居高不下的合成原料成本(如修饰核苷酸所用花费)成为了影响其商业化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酶有科技供图

与现在主流酶法DNA合成公司不同的是,酶有科技通过运用AI技术从头设计全新的DNA合成酶,可以催化低成本的未修饰核苷酸,有望大幅降低DNA合成成本。范瑜告诉36氪:“目前已经验证的技术中,成本可以降低到化学法的10%;我们在经过很多轮的设计和优化后,目前合成的准确率已经到达了可以应用的程度。”

酶法DNA合成不仅要解决合成方法的问题,也需要研发设备适配酶的反应体系,是一个很有挑战也很有壁垒的领域。据悉,酶有科技已在就高通量酶法合成仪和芯片公司、半导体公司的研发人员接洽。

范瑜介绍,酶有科技尚未正式对外提供DNA合成服务,但已在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合作:“会帮一些熟悉的客户做一些复杂的基因合成产品,比如有些客户有超高GC含量的超长基因合成需求,但市面上报价非常贵,我们就能运用我们的技术,以市场价1/10的售价实现交付。与此同时,我们的核酸-蛋白相互作用算法也已经为下游有改造和设计核酸酶需求的企业提供了服务”。至于具体的、成规模的商业化推进,预计会在2025年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