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陈伯达担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然而,陈伯达却不愿意让身边新来的工作人员李景如叫他“陈部长”,这是为什么呢?
李景如来到陈伯达的身边工作,并不是陈伯达调来的,而是被组织分配过去的。因此,李景如对陈伯达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只知道陈伯达的职务是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因此,在见到陈伯达的时候,李景如便按照过去对上级的叫法来称呼陈伯达,也就是姓加职务的方式,称呼陈伯达为:“陈部长。”
然而,在听到李景如叫自己的陈波张的时候,陈伯达显得很不高兴,立即纠正说:“我不作兴叫‘部长’‘首长’的。我当过教员,你以后就叫我‘陈教员’。”
虽然李景如不知道陈伯达为什么让自己这样称呼,但他还是按照陈伯达的吩咐,叫他“陈教员”。
这个称呼,李景如一直叫到离开陈伯达的身边。
1951年,陈伯达搬进了中南海居住。刚开始,陈伯达居住在距离丰泽园很近的勤政殿的两间房子里。不久后,陈伯达又搬到了中海岸边一组连体四合院内最北面的一套院落里。
陈伯达刚搬进来的时候,这个院子的外貌是破旧的,门柱的漆皮都已脱落,房顶的瓦上长着青草。虽然破旧,但在房间里已安装了暖气和卫生间,条件还是不错的。
这个院子,距离毛主席居住的丰泽园也很近,就算步行,也只要十几分钟,便可以到达丰泽园。对此,陈伯达还是很满意的。
陈伯达原名陈建相,字尚友,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
在成长的过程中,陈伯达主要使用福建话,因此,陈伯达有着一口浓重的闽南口音,说话让人很难听懂。比如,在说话的时候,陈伯达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急国急国(这个这个),痛不痛(懂不懂)?” 而在向他人表示感谢的时候,陈伯达说:“你是不杀(菩萨),你是不杀(菩萨)!”
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李景如也听不明白陈伯达所表达的意思。为此,李景如很是适应了一段时间,才算慢慢地听懂了,也了解了陈伯达的一些生活习惯。
在陈伯达的心里,他的生活和工作是一体的,只要毛主席叫他,他便会很快出现在毛主席的面前。有一次,陈伯达突然接到一个通知,便开始忙碌起来,进行了准备。
在出门的时候,陈伯达才发现外面的天气有些凉,而他身上的衣服比较单薄,感觉应该加一件薄毛衣。
于是,李景如便开始为陈伯达寻找他平时穿的那件薄毛衣。可是,越着急越是找不到。想到时间来不及了,陈伯达说了声“不找了,不找了”,便离开了家里。
在李景如回头的时候,正好看到陈伯达急匆匆地步行走出去,猜想他应该是去了毛主席那里。
后来,李景如担心陈伯达受凉,便在找到陈伯达的那件毛衣后,骑着自行车来到勤政殿,为领导送毛衣。
在到达勤政殿的时候,李景如按了电铃。看到一位工作人员出来后,李景如问:“陈伯达同志在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景如便向他说明了来意,并将陈伯达的毛衣递了过去,便骑着自行车返回了陈伯达家里。
对于关心领导这件事,李景如也没有想着让陈伯达表扬他。
然而,在第二天,陈伯达却将李景如叫来,沉着脸,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以后不要往那里送东西,注意影响!”
事实上,陈伯达之所以要这样说李景如,是因为在她的心中,毛主席对他的看法非常重要,他不想因为一些小细节,破坏了在毛主席面前的形象。
在陈伯达的身边待的越久,李景如便越了解陈伯达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这也是他能在陈伯达身边工作多年的重要原因。
从这方面讲,李景如还是非常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的。后来,李景如还能清楚地记得陈伯达家的生活场景:
那时候,陈伯达和夫人刘叔宴吃得是特灶,而他的其他家人和工作人员则是吃大灶的。
李景如说:“特灶的菜谱,总是在前一天晚上送来。最初,是陈伯达亲自点菜,后来,由刘叔晏点菜。”
再后来,李景如了解了陈伯达和刘叔宴的生活情况后,便将点菜的事情揽了过来,只有在很少的时候,陈伯达或刘叔宴会告诉他想吃什么。
所以,在平时,李景如便替陈伯达和刘叔宴点菜。李景如说:“陈伯达喜欢吃海鲜,如鱼、虾、螃蟹、海参,也吃清炖母鸡、肉丝炒米粉、青菜之类,不吃黄鳝,也不吃辣味、大蒜。”
那时候,陈伯达经常对李景如进行教育,告诉李景如在他家看上去是为他服务,而他是为党服务,因此在他家工作也就是为党服务,是很光荣的。只有得到领导信任的人,才可能到他家服务。
也许,这就是陈伯达在多年的工作中的一贯做法。只不过在这时候,他将这一套“经验”传授给了李景如。
不能不说,陈伯达的这套“经验”是有些管用的。在陈伯达的教育下,李景如在心里认为自己就是“为党服务”,工作起来也总是尽心尽力的。
后来,李景如逐渐发现了陈伯达让他叫自己“陈教员”的原因。那是因为,毛主席曾多次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教员”,并对别人称呼他为“教员”感到非常高兴,说:“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
这一点,曾经担任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就是其中的一个见证者,他说:“有一个时期,毛主席经常到陕北公学来,陕公的教员和干部见到毛主席就说:‘教员,给我们讲讲形势吧!’他也很高兴答应作报告。”
而陈伯达,则是因为要“紧跟”毛主席的步伐,才会让李景如叫他“陈教员”的。
热门跟贴